水龙吟 出郭
太行千里新晴,青山也喜归来好。
一鞭秋色,半帆云影,去如飞鸟。
桂玉情怀,尘埃面目,鬓华空老。
道本无伎俩,颠鸾倒凤,时自把,平生笑。
万里江湖浩渺。
便安排雨蓑烟棹。
闲时哦句,醉时歌曲,醒时垂钓。
十载*行,孤忠却念,君恩难报。
倚篷窗时向,夕阳明处,认琼华岛。
燕芹香老春深,微风*动新篁翠。
惊敲梦断,忙呼小玉,故人来未。
香缕筛帘,游丝堕几,暖薰花气。
问春随莺到,又随燕去,谁解得,东君意。
涧水流红影里。
小楼东、有人孤倚。
残桃着雨,鬓容撩乱,未堪妆洗。
冉冉年光,悠悠时事,不如沉醉。
更韦娘一曲,司空惯见,也应回睇。
高楼壮观东南,迥然突出千秋表。
月檐明烂,风棂萧爽,烟波浩渺。
菊径新秋柳谷薄暮,桃源清晓。
*登临感慨,悠然引兴,银盘内,青螺小。
自念当时行役,顾菱花、不堪频照。
江山如故,中原在眼,几番危眺。
浩浩洪流,茫茫尘世,尽堪吟啸。
但优游老景,浮沉里,任邦人笑。
素丸何处飞来,照人只是承平旧。
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搔首。
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
料婆娑桂树,多应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爱竹西歌吹,爱空山、玉壶清书。
寻常梦里,膏车盘谷,*舟枋口。
不负人生,古来惟有,中秋重九。
愿年年此夕,团栾儿女,醉山中酒。
注释注释:化用前人成句,典故,借以抒发自己之情怀。
这首词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自金宣宗贞祐元年(1213)以来,元好问因避兵乱而几经辗转。
颠沛流离 ,移家登峰后才稍微安定 。
孤身一人在汴京为官,夜深难眠,偶一举头,才知又到了中秋!
开头二句“素丸何处飞来 。
”飘逸而至,素丸依旧,和承平时候一样 ,然物是人非 。
披一身皓月,想“家书三月”,却只能“无言搔首”。
词人化用为人们所熟知的杜甫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简洁地传达出自己的感受。
“几许光阴,几回欢聚”,由家书而陷入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其乐融融的温磬气氛似乎就在身边 ,触手可及。
然唱随一笔“长教分手”,却原来是离乱分散后的偶聚 ,却原来是小聚后又一次长别 ,续来不由人不顿过悲凉!
今日月圆,再忆欢聚,悲何以堪!
“婆娑桂树”又怎能不笑我憔悴二容颜呢?
(“ 金城柳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恒公(温)证 ,经金城 ,见前为浪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不爱竹西歌吹,爱空山,玉壶清昼”表明词人不慕荣华,独爱清幽的情怀。
远离尘嚣的空山明月,澄澈朗宇 ,不才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吗 ?
隐居盘谷,孥舟于枋口,是多么的悠闲惬适呀!
盘谷为唐李愿隐居之地,韩愈《送李愿·日盘谷序》云 :“膏吾车写林吾马 ,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倘佯。
”词人概括成“膏车盘谷,”者以自己的向住“枋口”,据《新唐书·地理志》孟州济源县有枋口堰。
太和五年,河阳节度使温于此疏浚古秦渠 ,以灌溉济源等四县田,水边弩舟,亦闲暇适情之事,然这只是梦中的事,现实生活中,只有中秋,重九的亲人团圆,给人一点生之快乐,因此,但愿年年中秋,岁岁重九,以享受天伦之乐 ,不负此生。
《景德传灯录》卷八载襄州庞居士偶曰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活 。
”作者概括为“团栾儿女”句,含意是非常蕴藉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804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