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

朝代:作者: 张翥 体裁: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珠盘泪。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

瘦苇黄边,疏萍白外,满汀烟*。

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

几度临流送远,向花前、偏惊客意。

船窗雨后,数枝低人,香零粉碎。

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

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珠盘泪。

水天潇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

瘦苇黄边,疏萍白外,满汀烟*。

把余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

几度临流送远,向花前、偏惊客意。

船窗雨后,数枝低人,香零粉碎。

不见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

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离人醉。

赋此词,且以经事之后,重有所惜云春流两岸桃花,惊涛极目吞天去。

孤舟缆解,棹歌声沸,渔*掀舞。

云影西来,片帆吹饱,满空风雨。

怅淋漓元气,江南图画,烟霏尽,汀洲树。

天地此身逆旅,笑归来、满衣尘土。

功名无子,就中多少,艰危辛苦。

北去南来,风波依旧,行人争渡。

听沧浪一曲,渔人歌罢,对夕阳暮。

可翁点检形骸,关心六事今犹可。

摩挲老眼,残编细读,小窗危坐。

信手挥毫,云烟撩乱,波涛掀簸。

笑蹒跚病足,登山不武,尚能踏、苔痕破。

便腹还堪容酒,齿牙攻、脯肴蔬果。

歌声到耳,宫商少误,肯教轻过。

馋口如门,丁宁告戒,欲须坚锁。

怕麴生徒众,群然趋入,困风流我。

可翁点检形骸,关心六事今犹可。

摩挲老眼,残编细读,小窗危坐。

信手挥毫,云烟撩乱,波涛掀簸。

笑蹒跚病足,登山不武,尚能踏、苔痕破。

便腹还堪容酒,齿牙攻、脯肴蔬果。

歌声到耳,宫商少误,肯教轻过。

馋口如门,丁宁告戒,欲须坚锁。

怕麴生徒众,群然趋入,困风流我。

一生白浪红尘,得归才见乾坤阔。

三升无分,如何料理,文园消渴。

衰病禁持,不教杖履,经丘寻壑。

记平生怀抱,曾逢恶处,都不似、今年恶。

见说圭塘如旧,赖山英、好看猿鹤。

梦中斗室,蠹残图史,尘凝*杓。

蟾桂香多,莫将长笛,等闲吹落。

问嫦娥,我辈何时还又,享清平乐。

一生白浪红尘,得归才见乾坤阔。

三升无分,如何料理,文园消渴。

衰病禁持,不教杖履,经丘寻壑。

记平生怀抱,曾逢恶处,都不似、今年恶。

见说圭塘如旧,赖山英、好看猿鹤。

梦中斗室,蠹残图史,尘凝*杓。

蟾桂香多,莫将长笛,等闲吹落。

问嫦娥,我辈何时还又,享清平乐。

倚天望汉台高,骞腾便到烟霄上。

一时殊遇,风云俪景,元龙豪爽。

刚断冰清,风流却有,东山雅量。

道十年京洛,棠阴遗爱,人如醉,春风酿。

一点德星回照,光浮动、太行千丈。

戟门春静,人安事简,功余保障。

燕寝香凝,不妨时在,骚坛吟赏。

为使君预泛,凤池春浪,寿金华相。

汉坛千古风流,笑谈自是诗书将。

两淮草木,一门忠孝,先声远畅。

奕世金貂,雄边韬略,三军独张。

道十年汉水,旌旗动色,春都在,投壶唱。

一点德星迥照,光浮动、太山千丈。

戟门春静,人安事*,提封保障。

汉相规随,盖公安靖,平生心赏。

见筹毫不远,凤池消息,醉仙家酿。

天高秋气初清,姑山汾水增明秀。

黄花红叶,输香泛滟,恰过重九。

细捻金蕤,旋题新句,满斟芳酒。

况人生自有,安排去处,须富贵,何时有。

休说山中宰相,也不效、斜川五柳。

锄犁自把,山田耕罢,双牛随后。

经史传家,儿孙满眼,渐能承受。

待与君坐阅,庄椿岁月,作皤然叟。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一年两度中秋,这回初度尤堪喜。

*生二叶,荷开十丈,荔丹千里。

令肃貔貅,业安畎畎,戍安隍垒。

况莆民截镫,帅垣*檄,人欢悦、雷声起。

自古将门出将,贵三品、腰金绶紫。

他年领取,莫公官职,黄公年纪。

彩袖翩翩,慈闱强健,诸孙环侍。

待婆娑酒醺,呵笑花下,含饴耍戏。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

玉堂无比,三山海上,虚无飘缈。

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

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後,桃开处、春多少。

一夜雪迷兰棹。

傍寒溪、欲寻安道。

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

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

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注释注释:刘过是陆游的晚辈,他比陆游小近三十岁,但是“整顿乾坤” 、“誓斩楼兰”的英雄气质和“身在江湖,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将他们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首词是陆游归隐山阴后刘过寄给他的一首赠答词 ,词中细致地铺叙了陆游归隐生活逍遥闲适,表达了作者对陆翁的殷殷思慕之情,同时又希望他能够重新出山,为国家建立一番功勋事业。

这首词笔势纵横跌宕,语言深沉明快,构思新奇,寓意深微,确如刘熙载《艺概》所说 :“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

”作者成功地运用艺术的辩证法,把“归田好”与“未可向 、香山老”,即把归隐与入世两种看似矛盾的生活理想融为一体,表达作者放翁归隐山阴似肯定而又未肯定的复杂感情,是本词的突出特点之一。

放翁喜纵论天下大事,且不拘礼法,故被论者讥为“燕饮颓放”而罢职。

作者或许有感于此而赋词“寄陆放翁”的。

词从归田之乐写起。

首句以李白与贺知章作比,称赞放翁的诗才,但现已罢职退居山阴,故次句接着写他“归田”,着一“好”字 ,便写出归田之乐了。

这是总写 。

“玉堂”以下至上片结束,从快乐程度 、生活情趣与处世态度三个方面,分写归田之乐。

“玉堂”三句,写归田的快乐程度,高过天上人间一切乐事。

玉堂(翰林院的别称,此处泛指高级文学侍从供职之所),就官府而言 ,“玉堂无此”,说明“居官之乐”根本无法和归田之乐同日而语;

三山,就仙境而言,仙山虚无缥缈,微茫难求,又说明神仙之乐也不如归田之乐现实、可求 。

“读罢《离骚》”三句,具体描述归田生活。

“读罢《离骚》” ,写闲居读书;

“酒香犹在”,写长夜痛饮。

《世说新语·任诞篇》王恭言 :“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放翁把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自然“觉人间小 ”,而自乐其乐了。

接下去运用刘禹锡诗意,以“菜花葵麦”四句,从处世态度写放翁的归田之乐。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与序说,从他贬官连州到这次还朝,玄都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百亩庭中半是青苔,当年盛极一时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之中了。

刘禹锡用桃花比喻新贵,比喻弄权的小人,而又以玄都观的变化暗示了朝廷的人事变动。

作者反其意而用之,说明放翁自归隐以后,既已不以朝廷小人得势为怀 ,就任“菜花葵麦”之地又新开多少桃花、增添多少所谓“春色”去吧。

后来鲁迅先生写过“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自嘲》),与此差可相似。

这几句词,既是看破世事的解脱语,又是对朝政无可奈何的反讽和嘲弄。

它既深刻揭示了放翁内心世界的矛盾,又巧妙地引出了下片作者劝放翁入世的记叙。

所以,歇拍处的这四句起到了暗示 、提顿、过渡、转折等多重作用,是大手法大笔力,不可等闲视之。

过片以后,写对放翁的思慕和希望他重新出山的劝勉 。

《世说新语·任诞篇》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 ,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一夜”三句,以戴安道喻放翁,以王子猷自比,既表现了作者对放翁的思慕,欲至山阴拜访;

又暗示他也拟“招隐” ,约请放翁出山之意。

“而今”三句,又运用韩愈奖掖后进刘叉的典故(见《旧唐书·韩愈传》),说明自己虽具诗才将略,但知音难觅,伯乐难求,只有同样才气超然的放翁才对自己青眼有加,乱目相看,将自己比作虽有将才而郁郁不得志的李广,并说:“李广不生楚汉间 ,封侯万户何其难”(《赠刘改之秀才》),可以说是知己。

放翁以刘过不能封万户侯为可惜,惺惺惜惺惺,才人怜英雄,刘过自然也希望放翁能再度出山,立功异域,名垂青史。

故“想见”以下五句盛赞放翁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当亲草檄书,报国杀敌,万万不可在归田之中了此一生。

可以说,不能忘情世事,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刘过与放翁最可爱、最可敬的地方。

在整首词中作者使用层层深入的写法,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展现了放翁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看似狂放而实俊逸的思想品格,从内容方面形成了本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的艺术风格。

“狂逸之中自饶俊致”的艺术风格,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 ,还在作品的构思与结构上表现出来。

从作品的艺术构思与结构来说,这首词不是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种词人惯用的方式,而是大胆地打破习惯体式的束缚,用全词来叙事,并把抒情寓于叙事之中。

而在叙事时,它不完全根据形式安排内容,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结构作品 。

因此 ,从词的开头到“有知音否”一十八句,主要是从各个方面铺叙放翁的隐居生活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意脉贯通,气势如虹,一气呵成;

然后出人意外地把笔锋一转,希望放翁在国难当头之际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而不要象白居易一样在归隐中终此一生。

这样写,似乎前后矛盾,其实是矛盾的统一体,是以弃官归田之乐反衬弃隐从戎之需,而且前边把“归田之乐”渲染得越充分,也就把后边弃隐从戎、杀敌报国的思想衬托得越光辉,越能表现作者以及放翁矢志报国、至死不渝的爱国品质。

在这里 ,作者以前边的十八句反衬后边的六句,以后边的六句压倒前边的十八句,非有“如椽健笔”,确实难以做到。

这又显示了作者笔力之雄健,构思之新奇,词风之俊逸。

“ 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方面。

这首词用典较多。

张炎《词源》说 :“词中用事最难 ,要紧首题,融化不涩。

”这首词或明或暗地用了李白、贺知章、王恭、王徽之、柳宗元、刘叉、刘禹锡和白居易等八九个人的典故。

但它所运用的典故,不仅大都切合人物的身份——诗人,人物的活动地点——山阴,而且用得妥贴,自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和晦涩的毛病。

这是因为他把典故融化在词境中,使之成为词的有机组成部分。

比如“狂客”二字,用的就是贺知章的典故。

贺知章号四明狂客,年老辞归山阴,放翁亦隐山阴,故刘过以贺知章拟放翁,这样用典就很妥当。

用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典故比拟自己欲访放翁 ,也贴切之极。

再如“读罢《离骚》,酒香犹在”二句,就是从《世说新语》和柳宗元的诗句化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它反复倾诉了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腐朽贵族集团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准备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

由于它影响巨大,六朝人便把“痛饮酒,熟读《离骚》”看作名士的标志。

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官永州 ,也以“投迹山水地,放情读《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

刘过使用上述典故写放翁归隐,就不是单纯地叙述他的读书饮酒的生活,还表现了他饮慕屈原的峻洁人品,如六朝高士的洁身自好,以及对政治失意的愤慨,这就大大增加了词的容量,扩大了词的内涵,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815311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