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次韵题涌金飞雪画扇

朝代:作者: 韩奕 体裁:

苍寒收尽红尘,四山一色俄惊晓。

楼台宫阙,冰壶影里,莹然清悄。

独有游人,画船青盖,笙歌犹绕。

遍园林松竹,光浑**,人住处,皆蓬岛。

罗扇画来轻小。

乍时人、见多惊倒。

谁留古本,到今付与,良工涂扫。

夏日携时,且挥且玩,暑都消了。

更词人亲笔题题,这风景,古犹少。

晓来露湿仙衣,盛开更比初开重。

春风也惜,然薄怒,不堪摇动。

天上人间,我许唯有,司花会种。

想年年京洛,红尘紫陌,都占断、繁华梦。

醉里依稀有语,只清诗、可为光宠。

有香万斛,从今准备,公来迎送。

风雨难凭,彩云回首,总成无用。

唤玉壶、留取一枝春在,作中庵供。

不知今夕何年,飞来五老峰头月。

清辉无限,殷勤回照,岁寒苍雪。

写入宫商,铺成纨素,尽情夸说。

倚胡床老矣,若为消得,除却是,杯中物。

自笑平生长客,正沉思、故林幽樾。

儿童惊走,龙鸾杂沓,两山排闼。

风雨萧萧,冰霜耿耿,相看高节。

问此君学和,龙吟水底,几时成阕。

二毫侍侧何知,举头一幕青天大。

归盘乐矣,丁宁更说,闲居粉黛。

我见沙鸥,盖尝有问,无言意对。

道试看自古,忘机未了,空无益、又遗害。

万事宜须自得,笑衰翁、几时方会。

今朝重九,西风杖屦,一番轻快。

满地黄花,清泉酌醴,新诗嚼脍。

若东篱老子,能来共此乐,吾当拜。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注释①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

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②“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

思:意思,思绪。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落。

评解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

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

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物即人,两不能别”。

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集评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

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

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

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

”是则然也。

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和作。

咏物拟人,缠绵多态。

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

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

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 ”,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出手不凡 ,耐人寻味。

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 ”: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

说它“似花 ”,它色淡无香 ,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

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

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无人惜 ”,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

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

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实则“有思 ”,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 白丝行》)。

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 ,咏物生动真切 ,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 。

“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

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

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一句 ,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

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

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 ,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827575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