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落叶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崖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
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注释注释:落叶是王沂孙在这首《 水龙吟 》中所吟咏的主题。
红染吴江枫、空谷佳人、二月残花、秋日斜照和冷枝醉舞。
通过这种境界的创造,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
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青林遭早霜,秋风扫落叶。
作者又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望中故国凄凉早 ”,无限心事,隐藏其中。
点明作者主旨。
“故国凄凉早”数字,猛一看,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
写朝代之替换 。
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应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
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 ,这是第二层 。
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 ,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
“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 ,实暗用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
“纷纷犹坠”类与范仲淹《御街行 》中“纷纷坠叶飘香砌”“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忆江上吴处士 》)诗意;
“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诗意。
几个典故紧扣落叶,有着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上句“故国凄凉早”。
“想重厓半没,千峰尽出 ,山中路 ,无人到 ,”用“想”作领字,领“重厓”以下数句。
陈廷焯分析此词,推断“重厓”或即指宋亡时陆秀夫负帝昺赴海自杀的厓山(在今广东新会 ),以此词写时南宋则亡,则或有此意。
上半阙着力于写景 。
下半阕重在抒情。
“前度题红杳杳 ”,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 ,暗示故宫的冷落。
《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 ,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 女,正是题诗之人 。
但细加揣摩,就会发现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巧妙 。
“前度”说明象从前那样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故宫的冷落表明朝代更迭,给人们留下更加广阔的联想余地。
“啼将未歇”以下六句则是实写。
螿即寒蝉。
近处,寒蝉低吟;
远处,飞鸿哀鸣。
蝉吟鸿鸣仿佛交织成一首深秋寒夜的协奏曲。
眼前的翻窗乱影,满阶枯叶,使人愁思满肠!
“愁人 ”不单指词人自己,包括与他一样经历苦难的人们。
《四溟诗话》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
”结句到位 ,确能产生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 。
此词结尾“望吾庐甚处 ?
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提出问题,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 ”,作者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想象加以补充。
“满庭谁扫 ”字浅意深,悲愁中掺杂着惆怅 ,哀怨中挟带着孤独 ,复杂的情感,也难以卒言。
王孙是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虽再仕元朝,但他在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仍是深沉的故国之思。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娴熟的笔法,使主观和客观融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使其故国之思表达得自然而深刻。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835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