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听兮清珮琼瑶些。

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

愧余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注释注释:原序: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①题云:“再题瓢泉”,当是继上阕《祝英台近》之后,亦庆远元年(1195)之作。

用些语:用“些”字作语尾叹声。

“些”,为古代楚地方言中的语尾助词,仅表声,无实义。

《楚辞》中的《招魂》,即通篇以“些”字作语尾收声。

歌以饮客:用此歌助客酒兴。

声韵甚谐:声调和韵律非常和谐悦耳。

(jiào叫):喝尽杯中之酒,犹言“干杯”。

此仿《招魂》体,系词中创格。

托名招魂,亦泉亦己,借以明志抒怀。

是以貌若光怪陆离,无迹可求,实则处处关合自身,寓情于泉。

上片从正反两方面立意:应高洁自守;

外界污浊险恶,不可逗留。

下片希瓢泉魂兮归来,与我同享宁静悠闲。

结韵点明题旨,厌弃官场,甘居山间,清贫自乐。

②“听兮”两句:赞美瓢泉声脆如玉珮叮咚,水明如镜可察秋毫。

兮(xī西):语气助词。

琼、瑶:都是美玉。

镜:此作动词,作“照见”讲。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来的极细小的毛,用以形容极细微的东西。

③君:指瓢泉。

去:离开。

④“流昏”两句:浊水会污染你的清白,野草会窒息你的生命。

流昏涨腻:两词重义,都指污浊的水。

涨腻:用杜牧《阿房宫赋》语:“渭水涨腻,弃脂水也。

”(宫女众多,弃下的脂粉竟使渭水为之混浊。

)⑤“虎豹”三句:与其为食人的虎豹解渴,宁肯让吃果的猿猱饮用。

甘人:《招魂》写地下幽都的魔鬼食人,有“此皆甘人”句,意谓此物皆以食人为甘美。

汝:你,指瓢泉。

宁:宁可。

猱(náo挠):一种有长臂的猿。

⑥“大而”四句:一旦汇入江海,你切莫推波助澜,覆舟杀生。

大:壮大,指泉水与他水合流。

覆舟如芥:弄翻船只如同弄翻一棵小草那么容易。

⑦“路险”两句:外面山高路险,而我这里却独处无聊。

块予独处:即“予块然独处”,语出《汉书·杨王孙传》,谓孤独自处。

⑧“冬槽”三句:请瓢泉归来为我酿酒。

槽:酿酒用的槽床。

盎(àng):盛酒用的盆。

松醪(láo牢):松子酿成的酒。

⑨“其外”三句:请瓢泉归来为我煮茶。

芳芬:此指茶香。

团龙、片凤:皆茶名。

云膏:形容煎好后的茶如云脂油膏般的软滑宜口。

⑩“古人”三句:古人往矣,我愿效法颜回,清贫自乐。

古人:指孔子的大弟子颜回。

箪(dān丹)、瓢:盛饭用的圆竹器和饮水用的瓜瓢。

孔子曾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

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 。

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便来这里“新葺茅檐 ”。

闲居宁宗庆元二年(1196)又移居退隐。

这首词大致是闲居瓢泉时期写的。

杜甫《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仇兆鳌注概括其意为:“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

这首词在意境上同杜甫《佳人》诗有相近之处。

杜甫以“佳人”作为寓传,作者则以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

上阕头二句,从视、听觉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欣赏、赞美之情 。

“清珮琼瑶”是以玉珮声形容泉水的优美声响;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也曾写道:“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

”“镜秋毫”是可以照见的秋生羽毛之末来形容泉水的明净。

这两句给瓢泉以定性的评价,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爱的本色,以下通过泉水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来反映作者对泉水命运的设想、担忧及警告。

这些刻画,正好用以反衬起笔二句 ,突出“ 出山泉水浊”之意。

首先劝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 )去流昏涨腻,生长蓬蒿。

“流昏涨腻 ”取意于杜牧《 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虎豹”句,用《 楚辞·招魂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

虎豹以人为美食,渴了要饮泉水,它岂同于猿猱(之与人无害 ),不要为其所用。

“大而流江海”三句 ,反用《庄子·逍遥游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对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的语意,谓水积而成大江海,可以视大舟如草叶而倾覆之 ,泉水不要去推波助澜,参预其事。

这些都是设想泉水不能自守而主动混入恶浊之中,遭到损害而又害人的危险情况。

以上几种描述,想象合理,恰符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

下阕作者自叙,贞洁自守,愤世嫉俗之意。

路险山高,块然独处,说明作者对当前所处污浊险恶环境的认识。

故小隐于此,长与瓢泉为友,以期求得下文所描写的“三乐”即“饮酒之乐”、“品茶之乐”、“安贫之乐 ”。

词的上下阕恰好形成对比。

前者由清泉指出有“三险”,后者则由“无聊”想到有“三乐”。

其实“三乐”仍是愤世嫉俗的变相发泄。

瓢泉甘洌,可酿松醪(松膏所酿之酒 ),写饮酒之乐,实寓借酒消愁;

瓢泉澄澈,可煮龙凤茶,品茗闲居,却不被世用;

最后写安贫之乐,古人既往,聊寻同调,则与“一箪食一瓢饮 ”颜回一样的便是同志 。

箪瓢之“瓢”与“瓢”泉之“瓢”恰同字,以此相关,契合无间。

总观全词,可以用刘辰翁对辛词的评语 :“谗摈销,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

陷绝失望 ,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 ”(《须溪集 》卷六《辛稼轩词序》),来领略这首词的思想情调。

瓢泉的闲居并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静下来 ,反而是郁积了满腔的愤怒。

流露出的对官场混浊,世运衰颓的憎恶并不是衰婉之调,而是一种激昂之声。

不可以视之为“ 流连光景,志业之终 ”。

尽管词的上片阕似乎构成了不和谐的画面。

(上去阕多激愤,下阕多欢乐),但贯通一气的还是愤懑,不同流合污,自守贞洁的浩然之气。

这就是刘辰翁所说的“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 ”。

寓悲愤于欢乐之中,益感其悲愤的沉重 。

“含泪的微笑”大概是最悲愤不过的了。

这首词是词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作韵脚的惯例,而是用《楚辞》语尾字“些”作后缀的尾字 ,又另用平声“萧、肴、豪”韵部的字作实际的韵脚 ,这就是所谓的长尾韵。

这种格律声韵具有和谐回应的美,犹如是有两个韵脚在起作用。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840735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