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过黄河

朝代:作者: 许有壬 体裁: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互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系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互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系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释注释:①写于闽中巡视途中。

南剑:宋时州名,州治在南平(今福建南平市)。

据王象之《舆地记胜·南剑州》:“剑溪环其左,樵川带其右,二水交通,汇为澄潭,是为宝剑化龙之津。

”(馀参见本篇注③)双溪楼:在南平城东,因有剑溪及樵川二水在此汇合而得名,为当时的游览胜地。

名篇杰作,抒壮志难酬之愤。

起处唤剑清扫妖氛,志壮气豪,笼盖全篇。

以下叠层铺叙,一语一转一步一顿挫,写出既图觅剑报国,又因现实冷峻而忧谗畏讥之情。

情与景会,诚是“峡束苍江”,“欲飞还敛”姿态。

据此,下文遂有比况元龙之想,“千古兴亡”之慨。

结韵一片“斜阳”,深寓国忧,而终兴归去之念。

如言苏词清雄,则稼轩此类词最当“沉雄”二字。

②西北浮云:喻中原沦陷。

倚开长剑:语出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

③“人言”三句:据《晋书·张华传》及《拾遗记》载,晋人张华看到斗宿和牛宿之间常有紫气,向雷焕请教。

雷焕说:这是宝剑神光冲天,宝剑当在江西丰城地区。

于是张华派雷焕为丰城县令,前去寻剑,果然从地下觅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得一把。

张华死后,剑随之失踪。

雷焕死后,其子佩剑过延平津(即剑溪),宝剑忽从腰间跃出,飞入水中。

及入水寻找,不见宝剑,只见双龙各数丈,盘曲潭底。

顷刻间,水面上光彩照人,波浪翻腾。

光焰:即指地下宝剑生出的紫气。

④“我觉”三句:描绘双溪楼夜晚景象,有隐喻现实严酷冷峻之意。

⑤“待燃犀”四句:想点起火把,窥潭觅剑,却怕惹起水底妖魔兴风作浪。

燃犀:点燃起犀牛角。

传说燃犀照水,能使妖魔显出原形。

据《晋书·温峤传》载:江州刺史温峤兵回武昌,路过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人言水中多妖。

温峤燃犀下照。

不久,见水中诸怪赶来灭火。

鱼龙:即指水中妖魔,喻朝中群小。

惨:狠毒。

⑥“峡束”三句:谓剑溪、樵川二水汇合后,奔腾欲飞,但受峡谷约束,不得不有所收敛。

束:束缚、制约。

苍江:青色的江水。

对起:指两山对峙。

危楼:高楼,即指双溪楼。

敛(liǎn脸):收敛,此指水势缓和。

⑦“元龙”三句:以汉代陈登自喻,思清淡高卧。

元龙高卧:参见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注⑦。

冰壶凉簟(diàn电):一壶冷酒,一领竹席。

⑧“千古”三句:谓登楼远眺,感慨万千。

登览:登楼览胜吊古。

⑨“问何人”三句:试问何人在斜阳下、沙岸边,卸帆系舟。

缆:系船用的缆绳。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

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 ;

闽粤的万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罗的武库。

古来多少诗人词客,分别为它们作了生动的写照。

作者的这首词就是一篇杰作。

宋代的南剑州,即今延平,属福建。

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

双溪楼正在二水交流的险绝处。

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很不容易。

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那就是“剑 ”,也就是“千峰似剑 ”的山作了全力的刻画。

而剑和山,又和作者融在一起,上阕一开头,就象从天外飞来的将军一样,凌云健笔,把上入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中,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

而在宋室南渡时,作者一人支柱东南半壁进而恢复神州理想,将其又隐然蕴藏于词句里 ,这是何等的笔力。

“人言此地”以下三句 ,从延平津双剑故事①翻腾出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 。

又把山高 、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汇集在一起,以“我觉”二字领起,给人以寒意搜毛发的感觉。

然后转到要“燃犀下看”(见《晋书·温峤传》),一探究竟 。

“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跳跃着虎虎的生气。

下阕头三句,盘空硬语,实写峡、江、楼。

词笔刚劲中带韧性,极富烹炼之工。

这是用了柳宗元游记散文的文笔来写词的神技 。

从高峡的“欲飞还敛”,词人从炽烈的民族斗争场合上被迫退下来的悲凉心情。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以淡静之词,勉强抑制自己飞腾的壮志。

这时作者年已过了五十二岁,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已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了。

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

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

它跟江湖山林的词人们所抒写的悠闲自在的心情,显然是大异其趣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841732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