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遗山先生有醉乡一词,仆饮量素悭,
醉乡千古人行,看来直到亡何地。
如何物外,华胥境界,升平梦寐。
鸾驭翩翩,蝶魂栩栩,俯观群蚁。
恨周公不见,*生一去,谁真解、黑甜味。
闻道希夷高卧,占三峰、华山重翠。
寻常羡杀,清风岭上,白云堆里。
不负平生,算来惟有,日高春睡。
有林间剥啄,忘机幽鸟,唤先生起。
混元南岳初开,瑞云透出昆仑表。
星移电转,阴升阳降,红光缥渺。
鹤舞鸾翔,看乌龟共,赤龙蟠绕。
尽鸿ㄨ一气,烹成造化,神仙道,片时了。
云散十方三岛,洞天深、月明风袅。
此时占得,长生门户,遐龄体调。
吟咏从佗,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伴烟霞独向,非非境外,恨知音少。
几年南北声名,有纯孝子骞苗裔。
逃儒自爱,*间天赋,神仙标致。
归隐东湖,醉游南浦,满襟清气。
想当时、宦海风波浩荡,从前错,如今是。
追念父师恩重,恨年华、暗随流水。
锦帷夜醮,黄坛春静,绿章封事。
香雾空蒙,步虚嘹亮,孝通天地。
玉皇优诏答功勤,寿甲子,三千岁。
我从年少知君,胸中气与秋天杳。
天戈南下,几番屯戍,几番征讨。
笔砚从戎,诗书为将,世间元少。
想何如静处,求田问舍,便辞得、功名了。
兵府水围山绕。
尽雄深、不妨吟稿。
秋高时候,羽书催急,渡江须早。
号令重明,角声风冷,剑华霜晓。
要从今,做取十分事业,恰归来好。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
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
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
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
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
恨黄尘障尺,西山远目,送斜阳鸟。
贾按察司时。
丁钞本题下注云庐号疏斋。
绣衣揽辔西行,慨然有志人知否。
江山好处,留连光景,一杯别酒。
世事无端,恼人方寸,十常八九。
对霜松露菊,荒凉三径,等闲又、登高后。
问讯宣城太守,几裁诗、画堂清昼。
山长水阔,思君不见,踟蹰搔首。
却羡行云,暂留还去,无心出岫。
笑穷途岁晚,江头送客,唱青青柳。
绿杨一道飞花,绣花乱点如晴雪。
都门几日,翠鸾回畛,情驰魏阙。
顷不忘君,时虽多暇,远犹辰说。
道六条尽备,诸人多样,卒难应,和鸾节。
物胜自余芽*,恐多输、豸霜摧折。
人无定志,事随云变,莫扪渠舌。
百步穿杨,空拳搏虎,岂容重发。
望君侯早晚,去登黄阁,作调元客。
壮怀千载风云,玉龙无计三冬卧。
天教唤起,峥嵘才器,人称王佐。
豹略深藏,虎符荣佩,君恩重荷。
看旌旗动色,军容一变,鹏翼展、先声播。
我望金陵王气,尽消磨、区区江左。
楼船万舻,瞿塘东瞰,徒横铁锁。
八阵名成,七擒功就,南夷胆破。
待他年画像,麒麟阁上,为将军贺。
瘦筇携得风烟,归来拟待闲吟啸。
济时人物,天公又早,安排都了。
凤诏泥封,乌台霜凛,好音新报。
见西山一带,浮岚滴翠,晚色又添多少。
千里威声先到。
正秋风渭波寒早。
袖中霹雳,何须直把,世间惊倒。
激浊扬清,提纲振纪,要归中道。
但从今剩把,救民长策,向灯前草。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衫乌帽,笔床谈尘。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舻。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互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系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互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系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释注释:①写于闽中巡视途中。
南剑:宋时州名,州治在南平(今福建南平市)。
据王象之《舆地记胜·南剑州》:“剑溪环其左,樵川带其右,二水交通,汇为澄潭,是为宝剑化龙之津。
”(馀参见本篇注③)双溪楼:在南平城东,因有剑溪及樵川二水在此汇合而得名,为当时的游览胜地。
名篇杰作,抒壮志难酬之愤。
起处唤剑清扫妖氛,志壮气豪,笼盖全篇。
以下叠层铺叙,一语一转一步一顿挫,写出既图觅剑报国,又因现实冷峻而忧谗畏讥之情。
情与景会,诚是“峡束苍江”,“欲飞还敛”姿态。
据此,下文遂有比况元龙之想,“千古兴亡”之慨。
结韵一片“斜阳”,深寓国忧,而终兴归去之念。
如言苏词清雄,则稼轩此类词最当“沉雄”二字。
②西北浮云:喻中原沦陷。
倚开长剑:语出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
③“人言”三句:据《晋书·张华传》及《拾遗记》载,晋人张华看到斗宿和牛宿之间常有紫气,向雷焕请教。
雷焕说:这是宝剑神光冲天,宝剑当在江西丰城地区。
于是张华派雷焕为丰城县令,前去寻剑,果然从地下觅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得一把。
张华死后,剑随之失踪。
雷焕死后,其子佩剑过延平津(即剑溪),宝剑忽从腰间跃出,飞入水中。
及入水寻找,不见宝剑,只见双龙各数丈,盘曲潭底。
顷刻间,水面上光彩照人,波浪翻腾。
光焰:即指地下宝剑生出的紫气。
④“我觉”三句:描绘双溪楼夜晚景象,有隐喻现实严酷冷峻之意。
⑤“待燃犀”四句:想点起火把,窥潭觅剑,却怕惹起水底妖魔兴风作浪。
燃犀:点燃起犀牛角。
传说燃犀照水,能使妖魔显出原形。
据《晋书·温峤传》载:江州刺史温峤兵回武昌,路过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人言水中多妖。
温峤燃犀下照。
不久,见水中诸怪赶来灭火。
鱼龙:即指水中妖魔,喻朝中群小。
惨:狠毒。
⑥“峡束”三句:谓剑溪、樵川二水汇合后,奔腾欲飞,但受峡谷约束,不得不有所收敛。
束:束缚、制约。
苍江:青色的江水。
对起:指两山对峙。
危楼:高楼,即指双溪楼。
敛(liǎn脸):收敛,此指水势缓和。
⑦“元龙”三句:以汉代陈登自喻,思清淡高卧。
元龙高卧:参见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注⑦。
冰壶凉簟(diàn电):一壶冷酒,一领竹席。
⑧“千古”三句:谓登楼远眺,感慨万千。
登览:登楼览胜吊古。
⑨“问何人”三句:试问何人在斜阳下、沙岸边,卸帆系舟。
缆:系船用的缆绳。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
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 ;
闽粤的万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罗的武库。
古来多少诗人词客,分别为它们作了生动的写照。
作者的这首词就是一篇杰作。
宋代的南剑州,即今延平,属福建。
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
双溪楼正在二水交流的险绝处。
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很不容易。
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那就是“剑 ”,也就是“千峰似剑 ”的山作了全力的刻画。
而剑和山,又和作者融在一起,上阕一开头,就象从天外飞来的将军一样,凌云健笔,把上入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中,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
而在宋室南渡时,作者一人支柱东南半壁进而恢复神州理想,将其又隐然蕴藏于词句里 ,这是何等的笔力。
“人言此地”以下三句 ,从延平津双剑故事①翻腾出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 。
又把山高 、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汇集在一起,以“我觉”二字领起,给人以寒意搜毛发的感觉。
然后转到要“燃犀下看”(见《晋书·温峤传》),一探究竟 。
“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跳跃着虎虎的生气。
下阕头三句,盘空硬语,实写峡、江、楼。
词笔刚劲中带韧性,极富烹炼之工。
这是用了柳宗元游记散文的文笔来写词的神技 。
从高峡的“欲飞还敛”,词人从炽烈的民族斗争场合上被迫退下来的悲凉心情。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以淡静之词,勉强抑制自己飞腾的壮志。
这时作者年已过了五十二岁,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已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了。
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
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
它跟江湖山林的词人们所抒写的悠闲自在的心情,显然是大异其趣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842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