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

朝代:作者: 赵雍 体裁:

人生能几浑如梦,梦里柰愁何。

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绿杨台榭,梨花院宇,重想经过。

水遥山远,鱼沉雁渺,分外情多。

相思何日重相见,山远水偏长。

凤弦虽断,鸾胶难接,愁满离肠。

最伤情处,鲛绡遗恨,翠靥留香。

故人何在,浓阴深院,斜月幽窗。

相思何日重相见,山远水偏长。

凤弦虽断,鸾胶难接,愁满离肠。

最伤情处,鲛绡遗恨,翠靥留香。

故人何在,浓阴深院,斜月幽窗。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

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

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

想应如旧,春山淡淡,秋水盈盈。

君家阴德多多种,重得读书郎。

掌中惊看,隆颅犀角,黛抹朱妆。

最堪欢处,灵椿未老,丹桂先芳。

他年须记,于门高大,车马煌煌。

神州佳丽明光锦,生出玉麒麟。

四筵都爱,西山眉翠,太液瞳神。

他年应是,斗鸡走马,紫陌红尘。

这回休更,燕秦树栗,江浦垂纶。

笙歌苏小楼前路,杨柳尚青青。

画船来往,总相宜处,浓淡阴晴。

杖藜闲暇,孤坟梅影,半岭松声。

老猿留坐,白云洞口,红叶山亭。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

更阑人静。

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注释注释:汴京元宵佳节,宋人非常为之心醉。

元宵,是在春节之后、一年之中第一个农历十五的月夜。

元宵节充满着欢乐、希望与团圆的意味 。

汴京的元宵佳节,还意味着北宋那个高度繁荣的盛世。

无怪乎周邦彦在荆州时所作的《解语花》中深情地写道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

”李清照南渡后,她晚年在《永遇乐》中也追怀道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不过,这些词都是出自回忆之笔。

只有李持正的这首《人月圆 》,真实是当时汴京元宵的直接真实写照。

“ 小桃枝上春风早 ”,起笔便以花期点明节令。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云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其形状如垂丝海棠;

韩元吉《六州歌头》也有“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之句。

紧接着下句就写自己对早春的切身感受 。

“初试薄罗衣 。

”这句大意是说脱却冬装,新着春衫,感到浑身的轻快,满心的喜悦。

此刻,词人所喜悦的何止于此,下边纵笔直出本意 。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寥寥几笔,不但华灯似海、夜明如昼、游人如云 、皓月当空,境界全出,而且极高妙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喜悦之满怀。

词人如此喜悦的心怀,也只有遇到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现。

“人月圆时 ”,这句话完整地描写出人间天上的美满景象,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词人自己与所爱之人欢会的一份莫大喜悦。

虽然“年年乐事 ”,透露出自己此乐只是一年一度 ,但将自己此乐融入了全人间的欢乐,词境便阔大,意趣也高远。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

”上片通过描绘华灯似海极从视觉角度写元宵之盛。

下片此处箫鼓沸腾则突出元宵听觉感受之盛,皆能抓住汴京元宵的特征。

热烈的节日气氛 ,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

欢闹的人群,沉浸于金吾不禁的良宵。

词人笔调,几乎带有点浪漫色彩了。

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自己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在欢乐的海洋里。

这三句从满街箫鼓写到纤手重携,词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欢乐融入人间的欢乐来写的 。

“更阑人散”说的是夜色将尽,游人渐散,似乎元宵欢乐也到了尽头。

然而不然。

“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两句最后再度把元宵之欢乐推向新境。

结笔三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手法。

扫处即生法,一般是用在词的开端,如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即是显例。

此词用之于结笔,更见别致。

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极。

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其中也有词人与情人约会的那一处。

所以,结笔是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欢乐。

以小融大,这种手法是把一己之幸福融入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的写法 ,也是此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词人表现自己经年所盼的元宵欢会 ,虽然用墨无多,可是,在全词所写的人间欢乐之中,显然又写出了自己的一份欢乐。

唯其将一己之欢乐与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故能意境高远。

从另一方面说,唯其在人间欢乐中又不忘写出自己之幸福,故此词又具有个性。

若比较词人另一首同写汴京元宵的《明月逐人来 》,全写人间欢乐,几乎不涉及自己,则此词更见充实,更有特色。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 》卷十六云:“乐府有《明月逐人来 》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云:‘星河明淡,春来深浅。

红莲正、满城开遍。

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

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

东风静、珠帘不卷。

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

认得宫花影转 。

’东坡曰:‘好个皓月随人近远!

’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

”此词之所以更为人们所喜爱,确非偶然。

此词通过描写汴京元宵,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北宋盛世。

诵读此词,最好诵读上文所引述过的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如今憔悴,风鬓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对照之下,我们才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南渡前后宋朝盛衰变化,在宋人心态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这也应是此词在形象之外所给予我们的一点认识。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97094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