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柳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後,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
千里伴君行。
注释注释:此为送别词。
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
全词语言素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
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在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
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
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
“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
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
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
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
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
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 ,也就容易唤起“ 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
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
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 ,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 ,只是在“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过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在城楼望月的情景。
“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在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
“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
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此外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985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