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寿节秋谷平章十一月朔
河汉无云,淡月疏星,玉宇初澄。
渐金仙掌上,露华高洁,西风阵里,霜气ㄚΧ。
浪蕊浮花,狂茨*蔓,此日纷纷一扫平。
谁欤似,有天公锡号,秋谷山人。
须知与物为春。
向*敛中间寓至仁。
是*麟盛旦,黄钟应候,一阳方动,万汇俱萌。
亿兆苍生,钧陶系命,寿国端台寿此身。
梅花远,倩新词描写,来侑芳尊。
脱屐红尘,移家碧山,娑罗树边。
有两儿冠带,眼前腾踏,诸孙文采,膝下联翩。
石几焚香,冰瓯涤笔,重注羲经得异传。
余无事,但观云默坐,听雨高眠。
龟巢幸与相连。
饮湖水清如饮菊泉。
问绛人甲子,今逾四百,皇家钟乳,何用三千。
银艾忘情,玉枝无憾,一味清闲足引年。
升平也,看天恩赐帛,雪发垂肩。
脱屐红尘,移家碧山,娑罗树边。
有两儿冠带,眼前腾踏,诸孙文采,膝下联翩。
石几焚香,冰瓯涤笔,重注羲经得异传。
余无事,但观云默坐,听雨高眠。
龟巢幸与相连。
饮湖水清如饮菊泉。
问绛人甲子,今逾四百,皇家钟乳,何用三千。
银艾忘情,玉枝无憾,一味清闲足引年。
升平也,看天恩赐帛,雪发垂肩。
久笑君家无此客,年年天际遥瞻。
文星明似半规蟾。
槐厅风细细,莲烛夜厌厌。
尚记当年飞鹤谱,重随贺燕呢喃。
逢迎一笑卷疏帘。
花开春未减,日永酒频添。
长日之英,为国生贤,魁然此公。
看功名一出,江湖气量,才华谁有,星斗心胸。
霖雨监梅,随宜适用,已见时和岁又丰。
余无事,但门庭清雅,车骑雍容。
秋香笑指篱东。
道拟共他年伴赤松。
要河车挽水,双瞳似月,丹砂伏火,两颊还童。
雪落花开,东阡北陌,折简来呼白发翁。
高情在,是绣江绿野,黄阁清风。
十载炎方,同饮汉江,同为转蓬。
恨寻常会面,当年无分,三千余里,此地相逢。
宇宙英奇,幽并慷慨,肯事区区笔砚中。
男儿志,要长枪大剑,谈笑成功。
辕门醉卧秋风。
看落日旌旗掩映红。
爱朔云边雪,一声寒角,平沙细草,几点飞鸿。
湖海情怀,金兰气谊,莫惜琼杯到手空。
君知否,怕明朝回首,渭北江东。
十载炎方,同饮汉江,同为转蓬。
恨寻常会面,当年无分,三千余里,此地相逢。
宇宙英奇,幽并慷慨,肯事区区笔砚中。
男儿志,要长枪大剑,谈笑成功。
辕门醉卧秋风。
看落日旌旗掩映红。
爱朔云边雪,一声寒角,平沙细草,几点飞鸿。
湖海情怀,金兰气谊,莫惜琼杯到手空。
君知否,怕明朝回首,渭北江东。
天相吾家,箧笥无金,诗书有人。
看发挥胸臆,辞锋凛凛,薰陶气质,韦佩申申。
师友渊源,贤才衡鉴,胄馆光华近帝宸。
男儿事,便尽输心力,难报君亲。
读书第一当勤。
只孝弟书中是大伦。
况人生为学,百年在幼,田家得计,一岁惟春。
科占龙头,名高雁序,好与皇家作凤麟。
都休问,是地钟河岳,天应星辰。
天相吾家,箧笥无金,诗书有人。
看发挥胸臆,辞锋凛凛,薰陶气质,韦佩申申。
师友渊源,贤才衡鉴,胄馆光华近帝宸。
男儿事,便尽输心力,难报君亲。
读书第一当勤。
只孝弟书中是大伦。
况人生为学,百年在幼,田家得计,一岁惟春。
科占龙头,名高雁序,好与皇家作凤麟。
都休问,是地钟河岳,天应星辰。
。
某幸托葭莩,敢祈松柏,贡南丰一瓣之香。
遥陈善,赓 宫三寿之语。
** 宾筵, 敬录微词,用伸祝赞。
伏惟电瞩,以表冰忱。
某不胜拜贺之至快阁春边,石栏干外,东风晚情。
有银潢公子,摩挲石刻,金华仙伯,主掌鸥盟。
陶柳青新,潘桃红嫩,早有丰年笑语声。
还知道,是街头父老,竞说升平。
怪来云表长庚。
与一道澄江月共明。
但寿烟起处,千山天远,寿杯满处,千尺泉清。
仁寿堂中,长生城内,早蹋金鳌背上行。
明年准,望紫云楼上,一点台星。
农乐丰年,击坏西东,千仓腐红。
正火剂漫山,丹青炫转,朱华冒水,云锦缤纷。
钟秀燕山,分付壶峤,郁郁葱葱初度辰。
人争道,卿云甘露,毓瑞储精。
公余玉尘纶巾。
远赛过唐贤辈行人。
看笔军扫阵,羊欣给役,诗工缀锦,王翰求邻。
咀嚼群经,搜罗百史,办下功夫日日新。
东泉水,愿永沾学海,混混涯津。
留京师,左以与之。
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 纷纷,萧瑟轮,是谓卿云。
卿音庆,轮音菅。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
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
风柔日媚,羞见飞花。
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
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
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注释这首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
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
其间,作者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1289 年 ,福建参知政事魏天佑,为了向朝廷取媚,强迫词作者北上,在寒食节,作者过郓州,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
词的上片,由寒食节起笔,表达对祖茔冢柏的眷念之情。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讲的是十五年来,到寒食节“皆在天涯”,而不能祭扫祖茔尽孝。
这是作者的回忆。
枋得于宋德祐元年(1275)出任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不久,元军攻陷信州,枋得改名换姓入建宁唐石山中,后又隐居闽中,一直未回故乡江西弋阳 。
到现在已十五年。
字面是说寒食节,实际上也暗含了对国破家亡的回忆 。
用“皆在天涯”写沦落飘泊,无家可衣,四字包含了血泪经历。
“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
风柔日媚,羞见飞花。
”承起句写十五年飘泊之中每逢寒食的思想感情,分两层意思 :前二句是说在 “雨濡露润”的天气里,思念着“宰柏”。
“宰柏”,坟墓上的柏树,也称“宰树”、“宰木”。
寒食节是祭扫祖茔的日子,经常是细雨濛濛,故云“雨濡露润”,这种情况最容易引起在异乡飘泊的人的 “宰柏”之思。
后两句说在“风柔日媚”的天气里,却又“羞见飞花”。
“飞花”指的是热闹的景象 ,而无家可归之人,则不忍着,也“羞见”,——国破家亡 ,自己无力挽救,因而只能埋名深山,岂不羞对“飞花”!
这两层意思总起来是说作者无时无刻都在思国念家,痛苦不堪。
一个“叹”字领起四句,“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
”三句,仍从寒食祭扫着笔。
“麦饭”、“纸钱”、“只鸡”、“斗酒”,皆是祭品,祭扫完毕,便被那些乌鸦喜鹊所取走,这里,作者则说自己不能用“麦饭”等物祭扫祖茔 ,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
“几”,屡次,与“十五年”互相照应。
这三句写得仍然很悲痛。
对祖茔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故国的怀念,更是对自我不幸遭遇的感叹。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为上述情况寻找原因。
“我”是指“天”;
“他”则是指蒙元贵族。
从字面上看,好象是放达,实际上是悲愤而且故意用作反语“不由乎我(天)”,正是“由我(天)”,“不由他”正是“由他”,作者既怨天又尤人。
这里用反语的原因,倒不一定在于当时作者身在蒙元贵族统治之下,枋得是个性格刚烈无所畏惧的人。
反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用于嘲弄讽刺。
上片虽沉痛悲愤,但其基调却显得低沉。
下片则变为至大至刚,充满了视死如归的精神。
“鼎中炼熟丹砂 。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鼎”,这里指丹炉,道家在丹炉内炼丹,丹成可以飞升;
“紫府”,道家称仙人所居之地,“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宫阙。
这两句是说自己对于自己的去处早在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为家了。
枋得这次北上,早已有了死亡的准备,所以才有如此言语。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浮生蝉蜕,岂恋黄沙?
”就此意作进一步发挥。
四句用一“想”字领起,滔滔而下,表明是作者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神仙或得道之士每骑鹤上天,游于绛阙,其乐无穷;
而世俗之身,当如“蝉蜕蛇解,游于太清”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黄沙”)。
他不想苟且偷生,屈节苟活,已经说得明明白白。
以下就“寒食”本题,再表白自己的志向与气节。
“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
词句“男子正当如是”,是肯定语气,故以“那”“即”“也”足成七字句,并以叶韵,赞羡庸珏他们的爱国正义行动,表示自己作为好男儿正当仿效他们的精神,效忠宋室。
另一方面,“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则就此次被迫北上强令降元做官而言。
“昼锦”,用指富贵还乡。
“过家上冢”,即还旧居,祭祖坟,指的是夸耀邻里的事。
作者概以“又何必”一语抹煞之。
“待”表示将来可以实现之意,即今已断言并无可能,因此不仅多此一举,言辞杀辣 ,不留余地。
“上冢”一语 ,也是就寒食祭扫事生出,与“守坟”、“修墓”,同回应上片所说情事,紧扣题意。
这首词作者先抒发思乡之情,继而抒发自己报国之情,全词慷慨悲歌催人泪下。
这首词精彩之处,在于注重心理刻画,含有感染力,因此是具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161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