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
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
卖花声过,人唱窗纱。
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
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休休何必伤嗟。
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
不知江左,燕子谁家。
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
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注释注释:王炎午的词,仅存这一首,初见于《元草堂诗馀》卷下。
王炎午是文天祥的同乡,临安陷落后,他尽出家资,以助军饷;
文天祥被俘后,他作了“生祭文”。
激励文天祥死节,自己也成了南宋的遗民。
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
全词借伤春感怀,表达故国之痛。
词的上片从春景入笔。
以较多文字写春光骀荡。
游人如醉;
下片则转写感慨,抒发目前情怀。
词的上片由三层内容组成。
起三句为一层,总写春色明媚。
作者选取杏与柳作为描绘春光的代表。
杏、柳都含有春的诗意。
“脸”“芽”在这里作动词,是说杏花欲露脸。
柳眼欲抽芽,正是新春景象。
而作者在写春光之前,先着一句“又是年时”。
是寓有感慨之意,即这番景象,与往年一样。
寻春步远“至”看遍王孙七宝车”共七句 ,是第二层。
写人们的游春、赏春活动。
如果说前一层重在写“自然”的话,那么这一层就是侧重写“人事”了。
这七句中有一条时间发展的暗线,包括了从早春到暮春的整个春天的游乐活动。
内容很丰富;
远郊的寻春,湖曲的马嘶,穿街过巷的卖花声,碧纱首里的唱歌人,暖暖的阳光,缥缈的晴烟,轻衣、罗扇以及王孙游春的七宝车,一句一景,目不暇接。
这七句用一个“奈”字领起。
意思是说对如此这般的春光 。
我该怎样去领受呢?
显然,词人面对一派升平欢乐景象。
深深地陶醉了,结处笔锋急转:“谁知道,风雨天涯!
“从情景极妙处猛然跌入眼前凄风苦雨般的现实中。
那十年之前的诸多美景化成了一场空梦,被历史的风雨卷到了海角天涯。
下片紧承“谁知道”三句,抒发词人十年来郁结于心的悲伤感慨。
但词人却正话反说:“休休何必伤嗟!
”好象在作自我宽慰,但他写上紧接着说:“谩赢得,青青两鬓华!
”从一个“赢字上,我们看到了词人不可平复的悲愤。
他为了挽救南宋危亡。
倾家荡产,亲履戎行 ,出生入死,到头来南宋仍归于灭亡。
盘盘皆输,步步艰难,他主观上想赢得的,全都落了空。
他所“赢得”的,只有原来的黑发换成了花白!
“且不知”四句有遁迹避世和凭吊亡宋之意。
“拼一笑”三句,则紧承“岁岁”句意,交代作者在眼下春光之中极度悲苦的生活情态。
这与上片回忆中的春光行乐图形成了一个极强烈的对比。
从这个对比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立场。
他对故国的魂萦梦绕之情和不知燕子谁家的亡国之痛,就不言而喻了。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181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