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满子
绿绮琴中心事,齐纨扇上时光。
五陵年少浑薄倖,轻如曲水飘香。
夜夜魂消梦峡,年年泪尽啼湘。
归雁行边远字,惊鸾舞处离肠。
蕙楼多少铅华在,从来错倚红妆。
可羡邻姬十五,金钗早嫁王昌。
注释注释:此词塑造了歌妓沦落风尘的憔悴、悲苦形象,叙写了她们在强颜欢笑中耗尽青春、耗尽生命的不幸身世,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悲惨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同情。
上片起首两句通过绿绮琴、齐纨扇传达出女子的幽怨。
齐纨扇,指歌舞时所持的团扇,诗词中常用其象征烟尘女子红颜难驻,一旦憔悴,就如同秋扇见捐一般遭遗弃。
篇首所言“琴中心事 ”,正是女主人公对“齐纨扇上时光”的嗟叹。
三、四两句,指斥了那些薄倖年少。
五陵,本指汉代长安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一带豪富聚居之地,此处是借指。
“浑薄倖”,形容那些贵游子弟,简直都是负心的无赖,他们轻薄浮浪,犹如水面浮花,倏尔远逝,这里也透露出知音难求、终身无靠的苦闷。
以下两句,使用典故,作出了概括。
“夜夜”句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事。
李商隐《无题》诗中有“神女生涯原是梦”之句 ,即由此而来 ,后来“神女”成为“青楼倡女”的同义语。
“年年”句,则用张华《博物志》“舜死,二妃泪下 ,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之事,借以写出歌妓内心的痛苦。
过片“归雁”句 ,写歌妓怅望长空,怀念远人,但见雁群排列成字,飞回南方,却收不到薄情郎的片纸只字。
“惊鸾”为自喻。
古时称妆镜为“鸾镜”。
刘敬叔《异苑》载:“罽宾王有鸾,三年不鸣。
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 ’,乃悬镜照之,中宵一奋而绝。
故后世称为鸾镜 。
”这里说她揽镜自照,看到自己为相思所苦的憔悴容貌,十分惊忧。
继而又联想起还有多少青楼女子,自恃丽质天成,引人爱慕,待到红颜老去,只能独处神伤。
铅华,本指搽脸之粉,此处借喻浓妆歌伎。
结拍两句笔锋忽转,化用崔颢《古意》诗意:“十五嫁王昌 ,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溪绿 ,歌怜子夜长 。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
”着意渲染了邻姬早嫁贵人 、享尽荣华之可羡,以此作为衬托,使本词女主角沦落风尘的憔悴形象显得更为突出。
词之下片,以凄冷哀婉的笔调,叙写歌妓在强颜欢笑中耗尽了美好的青春年华,一旦人老珠黄 ,就此潦倒沦落 ,在孤寂与凄苦中走向生命的尽头,读来令人叹惋、哀伤。
此词艺术上颇具特色。
它不直接叙事、不使用口语 ,而是运用典故,注意对称 ,如“魂消梦峡”与“泪尽啼湘 ”;
并且雕琢刻镂,辞采华丽,如“绿绮琴中”与“齐纨扇上 ”;
还求含蓄曲折,化用前人诗意,如“邻姬十五 ”、“早嫁王昌”,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247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