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泉子

朝代:作者: 潘阆 体裁:

长忆西山。

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

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图看。

终是欠峰峦。

注释注释:此词以含蓄委婉的笔触 ,交替使用白描、绘神、想象、反衬等多种手法,回忆了杭州西山胜景,抒写了作者对西湖周围胜地的深挚眷恋。

上片起首一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

第二句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

第三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现了广阔的背景以后,再专门回味游览冷泉这一名胜时的情形,自然也有举一点以见全貌的作用。

以上两句是全篇中唯一正面写景的地方,但句中只标明地点方位和说明旧日曾经亲游,至于这里的风景到底怎样美好,作者却不直说。

这样写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他们有可能填补出比任何笔墨、色彩都多得多 、美得多的景象来,这是艺术空白的妙用。

上片结尾一句意思是说在这里游憩 ,即使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 。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只点出景在哪里,是使用了艺术的拙笔的话,那么这一句在无边的美景之上精心捕捉山光物态的神韵,则使用了艺术的巧笔。

过片两句是想象。

冷泉亭左侧有呼猿洞,相传晋代僧人慧理曾蓄白猿于此。

这两句虚事实写,更添了西山灵气。

从内容上看,作者在这两句中似乎还在通过白猿的长啸而去,怀念杳无踪迹的慧理,然后再通过对慧理的追缅,遥寄自己许身湖山、与猿为侣的愿望。

结拍两句,意思是说:别后因为甚思西山而不可得,只好找来西山的画图频频观看,但那上面终究找不出真山峰的美质来。

这里用图画作为反衬,西山的灵姿秀气因此更为突出了 。

“ 欠峰峦”,指缺少峰峦 ,实际上是说没有好的峰峦 。

“画图”,别本作“画阑”(“阑”同“栏”),说在诗人所处的地方多次凭阑而望,终是看不到西山那些优美的山峰。

这样当然也通,但少了西山比图画更美丽这层意思。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368148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