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临川别席

朝代:作者: 张翥 体裁:

昨夜花前送玉钟。

绿鬟歌罢落梅风。

不知离思为谁浓。

醉语低回银烛背,梦云重叠绣帏中。

只愁归路见芙蓉。

昨夜花前送玉钟。

绿鬟歌罢落梅风。

不知离思为谁浓。

醉语低回银烛背,梦云重叠绣帏中。

只愁归路见芙蓉。

月色都输此夜看。

人心偏处即多悭。

碧云吹恨满瑶天。

尽着冰壶凉世界,故将阴巧妒婵娟。

桂香和露温幽弹。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注释:这首词写还家过年之情。

过年是中国家庭天伦之乐的重要体现。

家往往是中国人人生理想的起点和躲风避雨的港湾。

特别是对多年飘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觉异常温馨。

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辗转飘泊,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已是常事。

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除夕前五日,白石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白石移家杭州 ,依张鉴门下),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

“雁怯重云不肯啼。

”起笔写向空中。

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

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

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

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

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

妙 。

“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

石塘,苏州之小长桥所在。

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

又妙。

既是归家,又有何愁?

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 。

”歇拍展开水面 。

头指船头。

恶者,甚辞,猛也、厉害也 。

禁持,摆布也,禁,念阴平。

都是宋人口语。

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

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

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

又怎得令人不愁 !

然而,南飞之雁,岂是重云所可遮拦?

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

“春浦渐生迎棹绿”。

过片仍写水面 ,意境却已焕然一新。

浦者水滨,此指河水。

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

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

歇拍与过片,对照极其鲜明。

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 ,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

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欣悦感。

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

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 。

“小梅应长亚门枝。

”下句更翻出想象。

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

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

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儿女之生长。

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 。

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

“一年灯火要人归。

”结笔化浓情为淡语。

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

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

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

此是全幅词情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

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淡语写想法的浓情。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456183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