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朝代:作者: 晏几道 体裁: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遏云声里送雕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

注释注释:此为送别词。

作者在词中运用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命意,虚实相生、情文并茂地表情达意。

上片写女方为送别而唱梅花曲词。

起首一句,着一“香”字,极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饱含感情。

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真正的梅花,又以红梅之香比喻乐声,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这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

字字皆香,声声俱美,可想见歌女此时情愫。

次句“柳枝桃叶尽深藏 ”,反衬补足首句。

“柳枝”,指《杨柳枝》曲 。

古横吹曲有《折杨柳》。

后世翻此曲者,亦多写离别行旅之情。

“柳枝”,亦歌女名,见李商隐《柳枝》诗序 。

“桃叶”,《古今乐寻》载,晋王献之爱妾名桃叶,缘于笃爱,献之临江相别时作歌曰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

”后收入乐府,名《桃叶歌》。

柳枝、桃叶,语意双关。

亦人名,亦歌名,又与首句“红梅”字面相应。

“尽深藏”,是说其他歌女及所唱的曲子都远不及这位姑娘和她的“红梅”曲 。

“遏云声里送离觞”,于上片歇拍处小结 。

“遏云”,谓歌者声调高亢激越,使天上的行云为之而停止 。

《列子·汤问》载,歌者秦青相送薛谭 ,“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送离觞”三字,点出歌筵送别。

过片二句,承“送离觞”从男女双方来写:男方才听便拚衣袖湿,感情简直无法控制;

女方欲歌先倚眉黛长,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

“拚”,有甘愿、不顾惜之意。

行人知道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就索性让泪水流下来吧。

“倚”,有依靠、凭仗之意。

女子巧画长眉,宜颦宜笑,若是画作“远山眉”时,就更勾起人的离愁别恨了 。

“才听”二句,写出行人与歌者早已心意相通,故就更容易被歌声感染。

结句敲损燕钗梁,暗用《世说新语·豪爽》所载王仲处咏歌时以铁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之典故,一方面说明男方对女方所唱激赏,两人感情达到了共鸣,另一方面钗梁断则暗示诀别,通过这一典型动作表达凄绝的感情。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496262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