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云藏鹅湖山

朝代:作者: 章谦亨 体裁:

台上凭阑干。

犹怯春寒。

被谁偷了最高山。

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

特地遮拦。

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注释注释:鹅湖山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境内 。

作者于绍定(1228 — 1233)初年曾在此任县令 。

这阙词大约写于此时。

这阕词 ,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是它的构思。

“云藏鹅湖山”本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出现在作者笔下,劈头就是“被谁偷了最高山?

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

”山被偷,已是相当新奇,何况又具体怀疑到六丁(道教神名,火神)身上,这就更加生动。

一个极普通的题材,经这么一构思,便立觉妙趣横生。

上半阕说山已不在人间,这当然是故作的幻想,新巧一些也许并不足怪。

可是下半阕说破山被云遮的真象以后,仍然具有无穷的趣味,这是因为作者同样采取了“直意曲一层说”的手法。

本来是云遮山,词中却说“晓云闲 ”,“特地遮拦”;

本来是风吹云散,山岳重现,词中却说“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这里,晓云和东风同六丁神一样具有生命 ,而且如若不去“追还 ”,山还会再次被偷去 。

艺术之不同于说教,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具有趣味性的精神产品;

人们之所以能从艺术品那里得到娱乐和享受,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它有趣味 。

本篇的作者章谦亨“尝为浙东宪,风采为一时所称,然蕴藉滑稽,不同流俗”(《绝妙好词笺续钞》)。

这种独特的个性,帮助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题材中发现情趣,并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因而使词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风趣不是艺术的根本目的。

艺术美应当是对生活美质的表现。

拿这首词来说,它的魅力的根本所在,乃是对“云藏鹅湖山”这一美景的描绘。

只是作者的手法过于巧妙,全篇虽然没有正面描写鹅湖山之秀美,但经过仔细品味,你不仅能看到山美,而且还能看到云美 。

首先,作者在“犹怯春寒”的时节,冒着清晨的凉气去“台上凭栏干 ”,自然是由于此时的鹅湖山最美。

这里作者没有直说山美,但他的情趣与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暗示,引导着读者对鹅湖山产生无限的向往 。

其次,六丁、晓云、东风都是优美的,而设想出的偷、移取、收卷、追还等情节也如神话一样美丽动人。

再说,人冒着春寒去看山,不料山却被六丁“ 偷取 ”,最后才有东风追还——人、神、云、风形成你争我夺的热闹场面,当然也是因为鹅湖山太美的缘故。

最后,字面的表现虽然着墨较淡,但也不是一点没有。

比如“与天一样白漫漫”描写无边的云海 ,就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再如“春”日的时令,“晓”间的风光 ,也都使“云藏鹅湖山”显得更美。

辛稼轩闲居期思村时作有《玉楼春》词戏赋云山云:“何人半夜推山去 ?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章谦亨在铅山曾访问过稼轩期思故居。

这首词在构思上当受稼轩影响,当然也有他自己新的东西,对照读之,当各知其妙。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568545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