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张秀实芍药词

朝代:作者: 刘敏中 体裁:

牡丹花落。

梦里东风恶。

见说君家红芍药。

尽把春愁忘却。

隔墙百步香来。

数丛为我全开。

拚向彩云堆里,醉时同卧苍苔。

候蛩凄断。

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

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注释:本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

原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又称陆辅之)的。

其时,张炎年53 岁。

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

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一词。

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

此中词与其定稿,即本词有较大改动。

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

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

以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

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而言候蛩凄断;

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

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 ,道出无限“秋愁” :“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廋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

“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

白居易《长恨歌 》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来写。

而南宋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谪到明”(《更漏子》),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感情积淀。

而作者言梧叶而写“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 ,刻划人物情景入木三分。

下片短短几句,却把上片所写之景统统升华、提炼成了情语,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借梧叶之孤义表达人世的苍沧。

而最后一句“梧叶秋声”又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又成为盖世佳句。

本词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从选景的巧妙,从言情的深远,都极具特色。

其笔调精练,含蓄;

其风韵幽雅独特;

其意境清空淡远;

其情感真切感人。

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并列。

清代陈廷焯评价说: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 ,不知多少秋声 ”,此类皆“精警无匹”。

(见《白雨斋词话》卷二)。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765353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