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释第 345 页[①]羽檄(xí席):古代的一种紧急军事公文。
古时军中用长一尺二寸的木简写上公文,用以征召。
如特别紧急,就插上鸟羽,以示疾速。
边亭:边境上亭堠,即为守望敌人而设立的哨所。
烽火:古时边防告警用的烟火。
咸阳:本是秦都城,后人用以泛指国家的首都。
这两句是说告警的文书从边亭发出,战争的消息传到了都城。
第 345 页[②]骑(jì继):骑兵。
广武:县名,在今山西省代县。
朔方:郡名,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以南地区。
这两句是说朝廷召集骑兵驻扎在广武,又分出兵力去救援朔方。
第 345 页[③]筋竿:弓弦和箭竿,指弓箭。
这句是说秋季天气寒冷干燥,弓箭有力。
第 345 页[④]虏阵:敌人的队伍。
第 345 页[⑤]使者:天子派出的使臣。
这句是说传达天子命令的使臣一个紧接着一个。
第 345 页[⑥]雁行:大雁飞行时排成的整齐行列。
缘:沿着。
鱼贯:鱼群在水中游时前后相连的样子。
飞梁:高架在河上面的桥梁。
这两句是说汉军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石路前进,又连续不断地相随着跨过了桥梁。
第 345 页[⑦]汉思(sì四):指汉人的思想感情。
这句是说策鼓军乐声中传达出了汉人的思想感情。
第 345 页[⑧]族甲:旌旗和铠甲。
被:覆盖。
这句是说旌旗和铠甲上都盖满了胡地的寒严。
第 345 页[⑨]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
张:拉开。
第 345 页[⑩]节:节操。
这两句是说在国势危急时才能显示出军士的坚贞节操,在社会动乱时才能看到军士的爱国忠心。
第 345 页[11]投躯:舍身。
国殇:为国家牺牲。
屈原的《九歌·殇荡》歌颂说明《出自蓟北门行》属汉乐府《杂曲歌辞》。
蓟(jì继),古燕国都城,即今北京。
《代出自蓟北门行》这一篇拟乐府,是写北方发生边警后,朝廷派出军队去抵御敌人的进军过程,反映了战士们行军的艰苦,表现了一种为保卫国家不惜献出生命的爱国精神。
诗的格调雄浑悲壮。
写寒风严霜中行军,写沙砾飘扬、马毛卷缩,都很形象生动。
了勇敢战斗壮烈牺牲的将士,后来就称为国牺牲的英雄为国荡。
--------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91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