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嵬石山寺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注释题解 龙居寺,宋建隆年间(960—963)创建,在鄱阳县和北乡巍石山前。
鄱阳,古代州县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波阳县。
这首诗应是绍兴元年(1131)岳飞屯兵洪州时的。
]注释①巍石山: 《鄱阳县志》卷一:“巍石山,在和北乡四十四都, 去城东九十余里,又名狮子山。
高十丈,山顶址皆石,巉岩峭壁,下临清溪。
岳武穆经此,有诗,见艺文 。
”②林泉:山林泉石,指龙居寺周围的风物。
胜复幽:优美而且僻静。
③紫金诸佛相:大乘佛教认为有无数佛,但各种佛像的形体形象基本一样,只是手印,姿态及所持物品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在塑造释尊形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凝固不变的公式化的典型造型,具体说,有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
例如三十二相中的“金色相”是:全身现纤细的金色光辉,造像时以贴金涂金当之。
④白雪老僧头:寺中老僧人头上白发如雪。
⑤潭水寒生月:月光下幽深的潭水闪耀着清冷的波光。
⑥松风夜带秋:夜里松林中的凉风吹来了几分秋意。
⑦瞩龙语;
嘱咐龙几句话。
⑧为:制造,动词。
为雨就是降雨。
济:停止,这里可作解除讲。
《淮南子·天文训》:“大风济。
”高诱注;
“济,止也。
”当时可能是久旱不雨, 民不聊生,所以,岳飞嘱咐“龙”应该赶紧下雨, 以解除农民群众的忧愁。
这里不是龙居寺吗?既然能呼风唤雨的“龙”在这里居住着,为什么不降雨呢?出处出处 这首诗录自清乾隆三十四年黄邦宁编《岳愚武王文集》卷八。
清康熙二十二年增刻本 《饶州府志》 卷二收有此诗,题为《巍石山》。
清乾隆十四年《鄱阳县志》亦载此诗。
明万历十年刊本《汤阴精忠庙志》中此诗标题,《鄱阳巍石山龙居寺题》。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064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