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注释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临长流,望曾城;

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

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

遥想灵山,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年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说明〕此诗写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五十七岁。

诗歌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

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

此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

辛丑正月五日(1),天气澄和(2),风物闲美(3),与二三邻曲(4),同游斜川(5)。

临长流,望曾城(6)。

鲂鲤跃鳞于将夕(7),水鸥乘和以翻飞(8)。

彼南阜者(9),名实旧矣(10),不复乃为嗟叹。

若夫曾城,傍无依接(11),独秀中皋(12),遥想灵山(13),有爱嘉名(14)。

欣对不足,(15),率尔赋诗(16)。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各疏年纪、乡里(17),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18)。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19)。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20)。

弱湍弛文纺,闲谷矫鸣鸥(21)。

遇泽散游目,缅然睬曾丘(22)。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侍(23)。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24)。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25)?

中筋纵遥情,忘彼千载忧(26)。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27)。

〔注释〕(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

按录钦立本“丑”作“西”。

(2)澄和:清朗和暖。

(3)风物:风光,景物。

闲美:闲静优美。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

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 泊中。

(6)曾城:山名。

曾同“层”。

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7)鲂(fang 房):鱼名。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

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12)独秀中皋(gao 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

皋:近水处的 高地。

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13)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

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

《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

二曰玄圃,一名阆风;

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

”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

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14)嘉名:美名。

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15)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16)率尔: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

(17)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乡里:指籍贯。

(18)开岁:一年开始,指元旦。

倏(shu 书):忽然,极快。

行:即将,将要。

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19)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

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

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20)气和:天气和暖。

天惟澄:天空清朗。

班坐:依次列坐。

依:依傍,顺着。

远流:长长的流水。

(21)弱湍:舒缓的水流。

驰:快速游动。

文鲂:有花纹的妨鱼。

闲谷:空谷。

矫:高飞。

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22)迥(jiong 窘)泽:广阔的湖水。

迥,远。

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

缅然:沉思的样子。

睇(di 弟):流盼。

曾丘:即曾城。

(23)微:无;

不如。

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

秀:秀丽。

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

匹俦:匹敌,同类。

(24)壶:指酒壶。

接:接待。

引满:斟酒满杯。

更:更替,轮番。

献酬:互相劝酒。

(25)从今去:从今以后。

不:同“否”。

(26)中筋(shang 商):饮酒至半。

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

千载忧:指生死之忧。

《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7)极:指尽情。

[译文]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

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

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

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

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

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

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

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

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

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

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

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

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077613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