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代送朱姓吏满归
只说琳川,精吏道、恢恢余地。
元来是、深衣儒者,将儒饰吏。
传世四书端实学,待人一县皆和气。
及芳辰、美解赋归来,真堪醉。
肩已息,心无愧。
青鬓在,苍颜未。
符君家翁子,*年当贵。
九十月终行鹜退,三千水击抟鹏易。
岂有材、如此不超迁,行知遇。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注释注释:刘熙载在《 艺概 》中评价文天祥词 :“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正之变也,故词当合其人之境地以观之。
”文天祥的词关注政治,都是有为而发。
这首词,是他应和王夫人词中的一首。
代作,本意拟作、仿作,但这里主要是翻作的意思。
文天祥寓自己的思想于其中翻填新词 ,校正王清惠的原作在内容上的不妥之处。
文天祥的代作多引典抒情,却不隐晦难解,而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思。
汉武帝时,假托王昭君为公主,远嫁西域乌孙王,令人弹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
后来人们用此表达王昭君远嫁匈奴之事。
杜甫《咏怀古迹》诗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文天祥这首词的开头借“琵琶”故事总指后妃宫女被掳北去 。
“姚黄”,牡丹中名贵品种,暗指王夫人。
“移根仙阙”,离开宋宫,被驱北行,较之公主远嫁 ,处境惨,悲愁深。
“王母”句,西王母瑶池美宴的古代传说 ,用来指宫中的欢意已消失。
“仙人”句,以铜仙坠泪的故事,感叹国土沦亡的惨痛。
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避乱入蜀,在马嵬坡军士哗变被迫缢死杨玉环,后来,在行宫内听到雨声和风吹檐铃声相应 ,引发心事 ,即《雨霖铃》曲 ,“听行宫 ”两句 ,这里借此典表述被迫北去途中的悲苦心境。
文天祥在上阙用沉重的笔调 ,紧扣“最苦”两字,反复陈述了亡国的痛烈心情。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彩云散,香尘灭”比喻美好生活的毁灭;
“铜驼恨”指南宋之覆亡 ;
悲痛之极,不能卒言。
抗御元军、挽救宋室危亡之局的战场上,无数热血将士血战到底。
安禄山叛乱时张巡拒守睢阳,抗击安禄山,“每战臶裂,嚼齿皆碎”。
这种情境是文天祥所亲历亲知的 ,以补充王夫人的 “妾在深宫那得知”的事实。
“想”字领起,意境就更充实。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昭阳”、“铜雀”,都是古都城台殿名 ,这里用来借指南宋宫殿,落日和秋月将光辉洒在故国宫殿上,寄托一种思念的情感。
“回首”、“伤心”,借王夫人口气,寓其自己的悲感中。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点明文天祥缘何代王清惠作此词的缘由。
文天祥改变王清惠原作中消极避祸的思想,要洁身自爱 ,坚守操节,这实际上文天祥借王夫人之口表达的自勉之词,并与王夫之和众宫娥共勉。
文天祥的词“气冲斗牛,无一毫毒靡之色”,《词林纪事》,凝聚了他对于生活 、情思的感受和他的人格的结晶 。
读了他的词,让人顿觉忍辱偷生的可耻,和保全气节的光荣。
词中蕴含的热情和血泪让读者生出几许激情。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434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