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朝代:作者: 无名氏 体裁: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

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

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

聚复散,真珠碎。

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

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

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注释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

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

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

聚复散,真珠碎。

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

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

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这是一首咏雨词,曾先后被选入《类编草堂诗馀》、《花草粹编》等词选,并一再被弄错主名。

这说明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词把雨滴声贯串全篇。

作者敏锐地捕捉住这一听觉形象,并且别出心裁地联想出相似的人生感受。

上片写雨滴声造境。

一顶小帐,形如覆斗,词人安卧其中。

夜,静悄悄地,本该睡一夜好觉。

不料一阵萧疏带凉的雨意,进了窗户,醒了词人。

住处地近城南,此刻听得城楼上更鼓敲了三响,已是三更天了。

室内夜漏滴答、滴答,有节奏地连成一支水滴之声。

窗外雨点潇潇阵阵,从杨柳叶尖上滴响,在芭蕉叶片上溅响,奏出一场雨滴的交响乐。

树有远近,叶有高低,故其声亦有远近高下。

往远处普遍地听,是淅淅沥沥,连成一片;

往近处仔细地听,则滴滴答答,点点分明。

“不离”,“只在”是强调深夜雨声唯有植物叶上滴响之音,最为打动人心。

这两句,紧紧衔接上面“漏传一水”,就把雨滴声与漏滴声连接起来,在睡意朦胧的词人听来,似乎就感到四面八方有无数的漏滴作响。

失眠的人,情何以堪?

无情的雨滴,一个劲儿地滴,也不管要滴穿这一双愁人的耳,要滴破这一颗思乡的心。

滴,是全篇之眼。

滴,仿佛是雨滴的有声特写镜头,凸现出了雨滴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雨滴的声响。

下片抒写雨滴引起的更多联想与感伤。

雨丝真细,若有若无,飘飞在空中,如缕缕游丝。

雨丝有时也加大而形成雨点,洒在植物叶上汇聚起来,又如颗颗真珠。

叶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响,碎了。

雨珠的聚而复散,与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相似呵!

真该是天意吧,让我从雨滴来咀嚼离别的滋味。

再说那雨丝吧,若有若无,又与梦思的飘忽断续多么相似。

可不是吗?

刚才一晌好梦,就让雨声给打破了。

“蝴蝶梦”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意指美好的梦。

梦一醒,不由人不羡慕那些雨夜双栖的伉俪。

梦,做不成了。

可是,在这潇潇夜雨中好好想念一番,不也是很美的吗?

让我的精神飞过无边的雨丝,与千里之外的人相会吧!

无可奈何语,也是痴情语。

这样结笔,仍与全篇妙合无迹。

巧妙地沟通各种联想,是这首词的特色。

通过雨滴声,联想到雨滴柳叶、雨打芭蕉的情景。

进一步联想到雨点聚成水珠又滴落溅碎的细节。

这些,表现的都是从听觉形象化出视觉形象的通感。

更为出色的是奇特的相似联想,他把自然现象与生活现象联想起来。

漏声、雨声是相似联想;

从雨丝的若有若无联想到梦思的飘忽断续,从水珠的聚散想到人生的离合,是更为巧妙的相似联想。

试取温庭筠的《更漏子》一词下阕比较,在温词中雨滴只是撩起“不道离情正苦”;

而在这首词中,雨珠更象征人生,就别具清新韵味。

(宛敏灏 邓小军)http://estar.rdfz.cn/RESOURCE/GZ/GZYW/YWBL/QSCJS/4626_SR.htm这是一首咏雨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词把雨滴声贯穿全篇。

作者敏锐地捕捉住这一听觉形象,并且别出新裁地联想出相似的人生感受。

上片写雨滴声造境。

一顶小帐,形如覆斗,词人安卧其中。

夜,静悄悄地,本该睡一夜好觉。

不料一阵萧疏带凉的雨意,进了窗户,醒了词人。

住处地近城南,此刻听得城楼上更鼓敲了三响,已是三更天了。

室内夜漏滴答、滴答 ,有节奏地连成一支水滴之声。

窗外雨点潇潇阵阵,从杨柳叶尖上滴响,在芭樵叶片上溅响,奏成一场雨滴的交响乐。

树有远近,叶有高低,故其声亦有远近高下。

往远处普遍地听,是淅淅沥沥,连成一片;

往近处仔细地听,则滴滴答答,点点分明。

“不离”、“只在”是强调深夜雨声唯有植物叶上滴响之商,最为打动人心。

这两句,紧紧衔接上面“ 漏传一水”,就把雨滴声和漏滴场连接起来,在睡意朦胧的词人听来,似乎就感到四面八方有无数的漏滴作响。

失眠的人,情何以堪?

无情的雨滴,一个劲儿地滴,也不管要滴穿这一双愁人的耳,要滴破这一颗思乡的心。

滴,是全篇之眼。

下篇书写雨滴引起的更多联想与感伤。

雨丝真细,若有若无,飘飞在空中,如缕缕游丝。

雨丝有时也加大而形成雨点,洒在植物叶上汇聚起来,又如颗颗真珠。

叶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响,碎了。

雨珠的聚而复散,与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相似呵!

真该是天意吧,让我从雨滴来咀嚼离别的滋味。

再说那雨丝吧,若有若无,又与梦思的飘忽断续多么相似。

可不是吗?

刚才一晌好梦,就让雨声绘打破了。

梦一醒,不由人不羡慕那些雨夜双栖的伉俪。

梦 ,做不成了。

可是,在这潇潇夜雨中好好想念一番,不也是很美的吗?

让我的精神飞过无边的雨丝,与千里之外的人相会吧!

无可奈何语,也是痴情语。

这样结笔,仍与全篇妙合无迹。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459664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