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赠孙居士
这点虚灵,自古来、无亏无缺。
更烁烁圆圆,澄澄彻彻。
照破洪蒙前底事,分开蟾窟中间穴。
向庵中、养个白虾蟆,皎如雪。
那些儿,无可说。
利如金,团似月。
运化化生生,了无休歇。
山水蒙时天癸降,地雷复处玄霜结。
驾青鸾、直谒广寒宫,超生灭。
观复工夫,要默默、存存固守。
静极中一动,便通玄牡。
惚恍中间情合性,虚无谷里奇投偶。
我今将、向上祖师机,为君剖。
说话底,非干口。
把物底,非干手。
那没脚童儿,会翻筋斗。
解得个些奇特处,自然勘破无中有。
问西来、的的意云何,擘鼻*。
贵贱,累多奇中,作此赠之一画先天,谁知得、已涵玄九。
这易玄机括,子云传授。
杜宇一声春欲晓,牡丹几朵花开昼。
问尧夫、数字自何来,俱参透。
心胸里,罗星宿。
心画上,占爻繇。
看肆中帘卷,门前车辏。
易字分明书日月,*天真是谈天口。
岂太玄而后遂无玄,如今又。
三教正传,这蹊径、元来蓦直。
问老子机缄,至虚静极。
释氏性从空里悟,仲尼理自诚中人。
笄始初、立教派分三,其源一。
道玄关,常应物。
易幽微,须默识。
那禅宗奥旨,真空至寂。
刻刻兼持无间断,生生受用无休息。
便归根、复命体元虚,藏至密。
三五真机,应用处、头头总是。
况日用平常,密巍巍地。
向有无中忘二见,便于罔象通三昧。
却如何、成少不成多,因滞泥。
水乡铅,只一味。
个便是,先天气。
会蟾乌合璧,身心合意。
西四归来投北了,东三便去交南二。
把五般、攒簇入炉中,丹完备。
谁是庵儿,阿谁在、庵中撑柱。
看饥来吃饭,谁知甘苦。
角徵宫商谁解听,青黄皂白谁能睹。
向平常、日用应酬人,谁区处。
是谁行,是谁举。
是谁默,是谁语。
这些儿透得,便知宾主。
外面形躯谁做造,里头门户谁来去。
造无为、毕竟住谁庵,朱陵府。
这个O儿,自历劫以来无象。
况端端正正,亭亭当当。
细入微尘无影迹,大周天界难安放。
更通天彻地任纵横,无遮障。
没根宗,没形状。
烁烁明,团团亮。
只这个便是,本来模样。
放出直超无色界,收来隐在光明藏。
待顶门、裂破现圆通,金色相。
乾鹊鸣檐,殷勤振、玉人生旦。
端巧遇、迎长添线,的堪称赞。
律转一阳葭已动,复来七日梅初绽。
符义经、*数迓新祺,绵高算。
萱春永,斑衣绚。
兰房焕,琴声λ。
盎一门和气,流霞深泛。
世济忠贞貂珥七,羊登强仕鹏程万。
未起家、清赏敌神仙,闲游玩。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悲感的词作。
淳祐七年(1247)春夏,吴潜居朝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等要职,七月遭受台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
时其兄吴渊供职于南昌。
此词应该为吴潜前往福州道经南昌时所作。
豫章为南昌旧名 。
滕王阁,唐初建于南昌城西,飞阁叠台,下瞰赣江,其临观之美,为江南第一。
再加上有王勃《滕王阁序》的美传,益发使其辉光焕发。
词客骚人“临帝子之长洲 ,得仙人之旧馆”,多有吟咏,吴潜此作亦发兴乎此。
“万里西风 ,吹我上 、滕王高阁。
”起笔着题,“万里”用得极有气势 ,“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
传说他往南昌途中 ,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 ”。
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
”“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
楚山,指西山。
楚江,指赣江。
“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 。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
”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
“有时”,二字极为传神 。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
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扑帘而来 ,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临风嗟叹了。
以上是写在滕王阁览景。
景物写得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又处处映照着《滕王阁序 》,融通了今古,拉长了视野。
这段景物描写明显地浸染着作者的情绪,如“征帆木未”就包含着前途渺茫之感,而“暮雨掩空来 ”不无凄凉之意,“今犹昨”则蕴含着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并且引出下片的抒怀。
“秋渐紧 ,添离索 。
天正远,伤飘泊。
”“秋烟紧”就是秋意见深。
这秋意包括上片所写西风、暮雨,如果说登临楼阁时还给人以兴致,现在则给人以相反的刺激 ,让人更觉凄怆孤单了。
“ 天正远”,道途茫茫,任所还远着呢。
“正”字不堪。
这都是眼前所感。
这样一个季节,这样一种环境,这样一番景致,作者那敏感的心怎能不受到触动呢 ?
于是下面由近及远,回首往事 。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休休莫莫”,意思是说,算了、算了,显得不堪回首。
这十年如果从嘉熙元年(1237 )算起(正十年 ),他多次落职,最近的六年基本上是罢退乡居 ,仕途不顺 ,去年底刚复职 ,只半年又被谪迁。
这十年如果是大约言之,那么十一年前他曾任职南昌(江西转运副使兼知隆兴府 ),算是旧地重游了。
但是物是人非,这十年的心事,使人顿生沧桑之感。
这一句感叹可能包括这两方面内容,真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怎能不感慨万千呢 。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
”他五十三岁,已入老境,流年似水,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
他焦虑,既由于自己有志难伸,也由于社稷颠危、国难深重。
去年复职之后他连呈奏章,历数内忧外患种种情况 ,认为当务之急是整顿朝政,进君子退小人(《 奏论君子小人进退 》)。
而言刚出,即被挤出朝廷,朝政可知矣。
“乾坤虽大愁难着 ”。
“着”,安放。
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 、也安放不下他的“愁”!
由此可见:一、愁之易发,居其位无非惹愁添恨。
二、愁之深广,颇似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里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想象奇特。
上面都是登高临景惹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和无限慨叹,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对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发出的郁闷不平之气 ,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 ,城头角。
”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
这正与上片“暮雨”照应,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是多么萧条悲凉的感觉。
这是一个倒装句。
把“城头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觉得他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
这又变成一个以景结情的好句 。
“乾坤虽大愁难着”痛愤无比,结句哀思绵绵,刚柔相济,益显其沉痛悲郁。
“滕王高阁临江渚 ”。
自王勃大作问世以来,在此览景之作多矣 ,吴潜此作未与时消没而留存至今、仍堪讽咏,除了其写景的精要、生动、清畅外,就因为它真实地抒写了一个失意政治家的人生悲感和忧愤。
虽然它与王勃不能相比,但仅就抒情写怀而言,该词也是沉郁动人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483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