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朝代:作者: 赵希蓬 体裁:

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

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

杜老爱君*谩苦,贾生流涕衣空湿。

为国家、子细计安危,渊然识。

英雄士,非全阙。

东南富,尤难匹。

却甘心修好,无心逐北。

螳怒空横林影臂,鹰扬不展秋空翼。

但只将、南北限藩篱,长江隔。

注释注释:这首词是用以和华岳的。

华岳是宋宁宗时的武学生,有志恢复中原,曾作了一首《满江红》:庙社如今,谁复问 、夏松殷柏 ?

最苦是、二江涂脑,两淮流血。

壮士气虹箕斗贯,征夫汗马兜鍪湿。

问孙吴、黄石几编书,何曾识!

青玉锁,黄金阙。

车万乘,骓*匹。

看长驱万里,直冲燕北。

禹地悉归龙虎掌,尧天更展鲲鹏翼。

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

最后一句应当读作“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雄心壮志,气魄极大。

表示恢复必成,功业必立,无可阻挡之意。

当时韩侂胃掌权,兴兵北伐,这本是义举,但韩目的不纯 ,北伐乃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又准备不足,仓促出兵。

极具眼光和经验的华岳看出了北伐的不妥,大胆上书反对,指出此时北伐时机不佳,且所用非人。

因此惹怒了韩,将其逮捕下狱。

但后来的事态证明了华岳的正确,北伐很快以失败结束,韩被杀,南宋人民陷入了更深的苦难中。

华岳的词大约是写于北伐的前夕,词中没有反映出战时战后的事。

赵希蓬和词当是写于北伐失败以后、韩侂胃被杀之前。

词的上片高度赞扬了华岳的爱国热忱与谋国识见。

“岁寒,然后知松之后调也。

”华岳因直言劝谏而遭祸,战争失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

华岳在上书的结尾写道 :“事之未然,难以取信。

臣愿以身属之廷尉(掌刑狱之官),待其军行用师,劳还奏凯,则枭臣之首,风递四方,以为天下欺君罔上者之戒;

倘或干戈相寻,败亡相继,强敌外攻,奸臣内畔,与臣所言尽相符契,然后令臣归老田里,永为不齿之民写的慷慨激昂”。

“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说华岳不止一次想向皇帝披肝沥胆,贡献意见。

但是却横遭迫害,一腔忠忱无人能解。

这是何等的孤独和寂寞啊!

但是纵观中国历史 ,会发现华岳并不孤独,从屈原开始,“信面见疑,忠而被谤 ”的事屡见。

作者将华岳比作忧国忧民的贾谊是颇为切合的。

年轻的贾谊在上给皇帝的奏疏中痛切地说 :“臣窃惟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 ,可为流涕者二 ,可为长太息者六。

”(《治安策 》)条分缕析 ,慷慨激昂 。

“杜老爱君”,终生流落;

“ 贾生流涕”,反被放逐;

为国家仔细计安危、识见渊深的华岳竟身陷缧绁。

这是爱国者的悲剧。

亦是时代的悲剧。

“ *(似可补‘心’字)谩苦”、“衣空湿”,作者深深为之痛惜。

下片由华岳的遭际联想时局 ,深感愤慨。

“英雄士,非全阙。

东南富,尤难区。

却甘心修好,无心逐北。

”象华岳这样识见渊博的人南宋还有不少 ,东南财富更是甲于天下 ,而朝廷却视而不见,覥颜媚金。

南宋朝廷有一个论调 :“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辛弃疾《美芹十论·自治第四》引)。

实际上脆弱的并不是南宋的国力,而是一帮苟且偷安的统治者的心理!

“英雄士”诸语就是对这种论调的正面驳斥,这正好利用了《满江红》词过片的短句排偶,声情显得异常激烈。

“鹰扬 ”谓如鹰之奋扬,本于《诗·大雅·大明》,辛弃疾曾用之激励韩侂胃北伐:“维师尚父鹰扬,熊罴百万堂堂。

”(《清平乐》)而韩侂胃之辈简直将战争当作儿戏,一触即溃,而又一蹶不振。

就在这种情况下,南北议和,金人竟至要胁割两淮之地,以长江为界。

自古以来南北对峙的政权都没有将长江作为分界线的,南宋有识之士也都知道守江必须守淮,淮河不守,江防难保,国家就岌岌可危了。

“ 但只将⋯⋯”一句,将作者的忧虑、愤慨浓缩起来,发人深省 。

赵希蓬此词和南宋的很多爱国词人的作品一样,现实性很强,感情激烈慷慨,且有丰富的内容,既赞扬了华岳的高风亮节,又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忧虑。

因此颇值得一读。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486283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