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上太夫人寿

朝代:作者: 王寂 体裁:

阿母瑶池,梦回风露青冥晓。

六宫仪表。

曹大家风好。

满眼儿孙,大国金花诰。

头如葆。

未尝闻道。

冷笑西河老。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注释:燕(yan1)雁:北国燕赵之地。

拟共天随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

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

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

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

白石曾赋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吴松:即今吴江。

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

②商略:商量,酝酿。

此处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

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

《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④天随:晚唐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

评解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

乃小令中之名篇。

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

上片写景。

“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

下片因地怀古。

“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

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集评卓人月《词统》:“商略”二字诞妙。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

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

陈思《白石道人年谱》:案此阕为诚斋以诗送谒石湖,归途所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峰”,乃词人幽渺之思。

白石泛舟吴江,见太湖西畔诸峰,阴沉欲雨,以此二句状之。

“凭阑”二句其言往事烟消,仅余残柳耶?

抑谓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杨无情,犹是临风学舞耶?

清虚秀逸,悠然骚雅遗音。

----------------------------------白石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

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

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贴切。

读此词,知其所言非虚。

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乃作此词。

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

因为白石平时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 。

“燕雁无心”。

燕念平声(y ān 烟),北地也。

燕雁即北来之雁。

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

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 :“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

”《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京口》:“雁频辞蓟北。

”《金陵道》:“北雁行行直。

”《雁》:“南北路何长。

”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本词。

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

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

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

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

此亦化用龟蒙诗意。

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皮日休)》 :“ 云似无心水似闲。

”《和袭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 。

”下句紧接无心写出:“太湖西畔随云去。

”燕雁随着淡淡白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

燕雁之远去,暗喻自己飘泊江湖之感。

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

宋陈郁《藏一话腴》云:白石“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

语到意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

”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张羽《白石道人传》亦曰其“体貌轻盈,望之若神仙中人 。

”但白石与晋宋名士实有不同,晋宋所谓名士实为优游卒岁的贵族,而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际,家国恨、身世愁实非晋宋名士可比。

故下文写出忧国伤时之念。

太湖西畔一语,意境阔大遥远。

太湖包孕吴越,“天水合为一”(龟蒙《初入太湖》)。

本词意境实与天地同大也 。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商略一语,本有商量之义,又有酝酿义。

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

此句的数峰之清苦无可奈何反衬人亡万千愁苦 。

从来拟人写山,鲜此奇绝之笔。

比之辛稼轩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又是何种不同的况味。

卓人月《词统》评云:“商略二字,诞妙。

”下片之境 ,乃词人俯仰今古之境 。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以泉品居第四 ”故名(乾隆《苏州府志》)。

这是陆龟蒙的故乡。

《吴郡图经续志》云 :“陆龟蒙宅在松江上甫里 。

”松江即吴江。

天随者,天随子也,龟蒙之自号。

天随语出《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 ”,意即精神之动静皆随顺天然。

龟蒙本有胸怀济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 :“岂无致君术,尧舜不上下。

岂无活国力 ,颇牧齐教化。

”可是他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又不第,只好隐逸江湖。

白石平生亦非无壮志,《昔游》诗云:“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

”《永遇乐》:“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

”但他亦举进士而不第 ,飘泊江湖一生。

此陆 、姜二人相似之一也。

龟蒙精于《春秋》 ,其《甫里先生传》自述 :“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大籍识大义”,“贞元中,韩晋公尝著《春秋通例》,刻之于石 ”,“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

”白石则精于礼乐,曾于庆元三年(1197)“进《 大乐议》于朝”,时南渡已六七十载,乐典久已亡灭,白石对当时乐制包括乐器乐曲歌辞,提出全面批评与建树之构想,“书奏,诏付太常。

”(《宋史·乐志六 》)以布衣而对传统文化负有高度责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

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上的认同感,使白石有了“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高祠 》诗),及“三生定是陆天随”(《除夜》诗)之语。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即是这种认同感的体现。

第四桥边,其地仍在,天随子,其人则往矣。

中间下拟共二字,便将仍在之故地与已往之古人与自己连结起来,泯没了古今时间之界限。

这是词人为打破古今局限寻求与古人的精神句诵而采取的特殊笔法。

再如刘过《沁园春》之与东坡、乐天、林和靖交游,亦是此一笔法。

以上写了自然、人生、历史,笔笔翻出新意结笔更写出现时代,笔力无限 。

“ 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涵盖深广。

何许有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

故今何许包含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处、为何至此我又如何面对等意。

此是囊括宇宙、人生、历史、时代之一大反诘,是充满哲学反思意味一大反诘 。

而其中重点,主要在今之一字。

凭栏怀古,笔力雄劲 ,气象阔大 。

古与今上下映照成文,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历史意蕴。

应知此地古属吴越,吴越兴亡之殷鉴,曾引起晚唐龟蒙之无限感慨 :“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宫怀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白石之无限感慨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除夜》)怀古正是伤今 。

“残柳参差舞 ,”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

舞之一字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 。

“残柳参差舞”这一自然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隐然包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

这与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象征唐朝国运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

而其作为自然意象之本身,则又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自然意蕴。

结笔之意境,实为南宋国运之写照 。

返观数峰清苦二句,其意蕴正为结尾之伏笔 。

在此九年之前 ,辛稼轩作《摸鱼儿》,结云:“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乃是同一意境。

白石本词用舞字结穴,蕴含无限苍凉悲壮。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 ,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 。

”善于提空描写,从虚处着笔,正是白石词的一大特点 。

此词将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为一片,乃南宋爱国词中无价瑰宝。

而身世家国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词中占优势,又将自然、人生、历史(尚友天随与怀古)、时代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尤其“今何许”之一大反诘,其意义虽着重于今,但其意味实远远超越之,乃是词人面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之一哲学反思。

全词意境遂亦提升至于哲理高度。

“今何许”,真可媲美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这首词无限感慨,全在虚处,正是“意愈切而词愈微 ”,这种写法,易形成自我抒写之形象与所写之意象间接开距离,造成朦胧之美感。

此词声情之配合亦极精妙。

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为叠韵,末句三四字黄昏为双声,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为叠韵,参差又为双声。

分毫不爽,自然天成。

双声叠韵之回环,妙用在于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声情绵绵无尽之致。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631148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