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寿郑梅庵 强村丛书用吴匏庵钞贞一

朝代:作者: 朱思本 体裁:

春到梅边,瑞光浮动香山里。

云端微见老人屋,嘹亮欢声起。

滟滟尊浮绿蚁。

对红妆、高歌尽醉。

彩衣错落,玉树珑*,人生难比。

谷口家声,户庭蔼蔼传诗礼。

天教余庆属伊人,争看南山梓。

那羡东风桃李。

向蟾宫、早攀仙桂。

恁时须记,老子婆娑,一杯千岁。

一朵鞓红,宝钗压髻东风溜。

年时也是牡丹时,相见花边酒。

初试夹纱半袖。

与花枝、盈盈斗秀。

对花临景,为景牵情,因花感旧。

题叶无凭,曲沟流水空回首。

梦云不入小山屏,真个欢难偶。

别後知他安否。

软红街、清明还又。

絮飞春尽,天远书沈,日长人瘦。

注释注释:女子总是与多情相伴。

而娇美女子的多情,则更有多少清雅之士为之咏叹。

这就是一首抒发一位娇美少女的闺怨之词,似怨春光,又盼春光。

词中的女主人公与情人初次相见是在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而她又正值妙龄,楚楚娟秀 ,柔媚多情。

那正是花好人秀,景美情深,故上片开头连写六句 ,工笔细描。

“一朵鞓红,宝钗压髻东风溜”,鞓(ting 厅)红,是牡丹花的一种 ,这句是写女子的发饰之美。

她发髻高绾,宝钗对插,再戴上一朵红艳艳的牡丹,在和煦的东风中,流光溢彩,显得格外窈窕多姿。

这种以物见人的手法,含蓄而又传神,一位妩媚娟秀的女子形象已隐约可见。

“年时也是牡丹时,相见花边酒”,写年华和幽会情景。

女主人公如花似玉,貌美而又年轻,正如艳丽的牡丹,国色天香,又恰值牡丹花开时节,与情人花边相会,良辰美景,情欢意洽,有说不尽的柔情蜜意。

作为佳冶窈窕的女主人公,“初试夹纱半袖”。

从这句可知她只是身着轻柔细软的短袖夹纱,淡雅朴素,更显得体态轻盈,容姿清秀。

以上五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位婷婷玉立的妙龄女子形象 ,但作者似乎还嫌该女子不够妖艳动人,又添上“与花枝、盈盈斗秀”一句。

这一句如妙笔生花,秀出意表。

“盈盈”二字,形象揭示其体态之美、风韵之美。

而“斗秀”二字,则不仅描写出一位女子正值芳年的闭花羞月之貌,而且点带出俊俏活泼的情采。

花美人更美,花秀人更秀的意蕴全在“斗秀”二字中表现出来。

然而接下去转回眼前情景的描述。

情人远别了,几度东风,只留下她“对花临景,为景牵情,因花感旧 ”。

这三个四字句都是口语入词,不加雕琢,但信笔拈来,圆转如珠,然而在词情上却是一步一跌,怀旧伤别之情愈转愈深。

通观上片,以牡丹花起、结,一次用鞓红,一次用牡丹,而花字则反复出现四次,花虽是陪衬映照,但景以花成,姿借花显,情为花引,又头戴以花、相见以花,可见其构思运笔确有韵味。

“题叶无凭,曲沟流水空回首 ”,反用唐人卢渥得红叶题诗典故,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可是,词中的女主人公却说“题叶无凭,曲沟流水空回首 ”,意思是无法传递自己的浓情,只能借流水之逝而表达自己的凄凉之感。

“梦云不入小山屏,真个欢难偶 ”,将凄凉的词情再深入一层,诉说出女主人公相思的苦楚。

她非但得不到红叶题诗的机缘,连在枕边的山水画屏前做一个甜蜜的梦也不成,因此只能忍受着离恨别苦的折磨,但没有只想着自己,而是惦念着远别的情人 ,于是写出“ 别后知他安否”一句。

虽只短短一句,却是牵肠挂肚,思念之切,一语道破。

词的最后四句:“ 软红街、清明还又。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 ”,回应上片最后三句的临景、牵情 、感旧。

软红街,指临安城。

繁华的临安,又到了清明时候,柳絮飘飞,春已归去,而远在天外的情人,音讯杳然,朝思暮想,永昼难度,真是“天与多情 ,不与长相守 ”,刻骨的相思使她形容憔悴。

写到这里 ,词虽收结,但辞尽而情未绝,离愁郁结,幽思渺渺,不允卒结。

古代诗词中写怀旧伤别的作品,非常繁多。

而这首词却以朴素洗炼的语言形象勾勒出悲欢离合的真实情感。

从上片到下片,愈写愈深,读罢全词,给人哀婉曲折之感。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7688774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