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
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
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注释注释①花谢小妆残:形容落花飞絮,春色将暮。
评解这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山城春晚,江岸落日,潮来而人不来的惆怅心情。
下片写落花飞絮,莺困歌歇,撩人心绪的情景。
抒情委婉,细腻含蓄。
集评薛砺若《宋词通论》:这是一首隐约不露的情歌。
为《东堂集》中很少见的作品。
我们说过,他是一个俯仰自乐、不沾世态的风雅作家。
为什么他也在“愁眉”、“相觑”、“心情乱”,竟动了凡心呢?
这个问题除非让他自己来解答,别人是无从代为辨析的。
他或者正如一个修道的尼姑,本是个清净的身子,无端的却动了“思凡”的念头。
——幸而我们这位毛先生毕竟是理智战胜了感情,尚未演到第二幕的实行“下山”。
这或者因为他是一个法曹,头脑总要较凡人冷静些呵!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生查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名。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惜分飞》一样,皆是毛滂辞官后,行于富阳途中所作。
词的上片,首句写词人在暮春傍晚时分,独自离开富阳县的山城,行至富春江畔。
富阳县位于杭州府西南,富春江的下游。
词人眺望江面,雾霭茫茫,斜晖脉脉,在这黯然萧索的氛围中,强烈的怅意和思念占据了词人的心。
“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就是词人所惆怅所思念的事情了。
词人深感遗恨的是,钱塘潮水不能将心爱的人带到身边,而那女子为自己祈祝燃香,香烟则随风飘散了。
人既不能来,香也闻不到,祈愿是枉然,寄信更不通,这怎不令词人深深痛苦呢?
词的下片,表面是写景,实际是借景物写人。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两句写所思之人的花容憔悴、困慵无绪,再也无心抚弦歌唱了,这是词人睹物思人,从而产生的设想;
而尾句“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则是词人此地 此时的实感。
深夜春雨淅沥,点滴至明,令人无法安睡,更增添词人羁旅的烦闷;
“飞絮”一句,写天明登程,路上独行,风中柳絮,飘来飘去,又勾起词人由于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瞻望前途渺茫,漂泊无定的惆怅心绪。
思人之痛苦,念己之悲凉,瞻前则渺渺,顾后亦茫茫,这百感交集、愁肠百结的难言之隐,用一个“乱”字作结,则通篇之睛目即现。
心乱如麻,难以梳理;
心乱如潮,无法平静,在词人的眼里,大自然的春天、花鸟、山水、风雨、柳絮等等毫无美感,只平添迷离惝恍、凄恻悲凉,恼人烦乱。
这首词在写作上的高妙就在于,通篇无一句不愁,而无一句有“愁”字。
用景物喻人物,做到物我双会,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力。
(张奇慧)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8147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