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朝代:作者: 范成大 体裁:

酣酣日脚紫烟浮。

妍暖破轻裘。

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

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注释注释:原序: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此词作于作者调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赴桂林上任途中 。

据作者《骖鸾录 》,乾道九年(1173)闰正月末过萍乡(今江西萍乡市),时雨方晴,乘轿困乏,歇息于柳塘畔。

柳条新抽,春塘水满,这样的环境既便小憩,又易引发诗兴。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

”“ 日脚”,云缝斜射到地面的日光。

“紫烟”,映照日光的地表上升腾的水气。

“ 酣酣”,其色调之深。

这一句是写初春“乍晴”景色,抓住了主要特征:云彩、地气都显得特别活跃,云脚低垂,地气浮腾;

日光也显得强烈了,“日脚”给人夺目的光亮;

天气也暖和了 ,“酣酣”、“紫”的色调就给人以暖感。

“妍暖”,和暖 、轻暖。

“轻裘”,薄袄。

这时的温度也不是一下子升得很高,并不是带给人热的感觉,这种暖意首先是包裹在“轻裘”里的躯体感觉到了,它一阵阵地传了过来。

这一句是写感觉 。

总之,这天气给人的是暖乎乎的感觉。

“ 困人天色 ,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天色”即天气。

这天气叫人感到舒服,因而容易使人陶醉,加上暖乎乎的花香沁人心脾,更使人精神恍惚了。

暖香与“冷香”对人的刺激确乎不同。

“扶头”,本是指一种易使人醉的酒 ,也状醉态。

“午梦扶头”就是午梦昏昏沉沉的样子。

上阕是写乘舆道中的困乏,下阕写“小憩柳塘”。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

这片“春慵”紧接“困”字“醉”字来,意脉很细。

这里即景作比。

“縠纹”,绉纱的细纹比喻水的波纹。

这两句说:春慵就象春塘中那细小的波纹一样,叫人感到那么微妙,只觉得那丝丝的麻麻痒痒、阵阵的软软绵绵。

这个“愁”字的味道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下面又进一步进行描写:“溶溶泄泄(y ìy ì),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溶溶泄泄,水缓缓掠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墉水皱了;

可你认真去看,又“风静縠纹平”(苏轼《临江仙》)了。

这里写水波就是这种情形。

这是比喻春慵的不可捉摸,又似曾可见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状态。

这几句都是用比喻写春慵,把难以言状的困乏形容得如此具体、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真令人叹服。

同时还要体会,这春水形象的本身又给人以美感。

它那么温柔熨贴,它那么充溢、富于生命力,它那么细腻、明净,真叫人喜爱。

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乐。

春慵,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感觉,虽然在前人诗词里经常出现这字眼,但具体描写很少,苏轼(《 水龙吟·杨花词 》)借杨花写了女子的慵态,但没有这首词写得生动、细腻、充盈。

此词用了许多贴切的词语天气给人的困乏感觉,又用了一系列比拟写感觉中的春慵,使人刻画如沐其中;

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闻到了醉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柳塘小憩的恬美。

沈际飞评道 :“字字软温 ,着其气息即醉。

”(《草堂诗余别集》引)确实不错。

如此写生理现象,写感觉,应当说是文学描写的进步。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8870319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