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朝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注释:〔1〕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是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

酒至兴处,他横槊(shuò,长矛)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

〔2〕意谓:应对酒放歌,因为人生短促,能活多少年头?

一解:对酒临歌,这种情景人生能有几次?

“当”作“临”解。

意思都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

〔3〕去日,过去了的日子。

苦多,犹言恨多。

〔4〕这一句承接首句,意谓在感叹时光飞逝之余,应当慷慨高歌,无奈忧思重重,难以释怀。

〔5〕什么东西可以解除我的忧愁呢?

只有酒了。

杜康,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

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6〕衿(jīn),衣领。

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

悠悠,绵长,形容忧虑不断。

这两句是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对贤才的思念之深切。

〔7〕但,只。

君,指贤才。

沉吟,低声吟咏。

所吟咏的,即《诗经》中的《子衿》诗。

〔8〕呦呦,鹿鸣的声音。

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

〔9〕嘉宾,尊贵的客人。

鼓,弹奏。

瑟、笙,两种乐器名。

以上〔8〕〔9〕两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

《鹿鸣》是欢宴宾客的诗篇,作者在这里表达自己期待贤者、招纳贤才的热诚。

〔10〕掇,拾取。

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

〔11〕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

〔12〕陌、阡,田间小路。

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

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

这是客气话。

存,问候,慰问。

〔13〕契阔,久别。

旧恩,往日的情谊。

此句意谓:在今日的宴会上,与久别的贤士们促膝谈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谊。

〔14〕乌鹊,乌鸦。

〔15〕匝(zā),周,圈。

〔14〕〔15〕两句意思是还有大批的贤士像南飞的乌鸦,它们绕树徘徊,还没有选定最后的归宿。

〔16〕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

相传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贤士,有时连吃饭都要吃吃停停。

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

(《韩诗外传》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赏析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

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

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

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

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

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

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

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

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

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

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

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

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www.pinming.net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8903619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