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丙寅九日,期扬翔卿不至,书怀用少

朝代:作者: 白朴 体裁:

千古神州,一旦陆沉,高岸深谷。

梦中鸡犬新丰,眼底姑苏麋鹿。

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

岁暮意何如,快秋风茅屋。

幽独。

疗饥赖有,商芝暖老,尚须燕玉。

白壁微瑕,谁把闲情拘束。

草深门巷,故人车马萧条,等闲瓢弃樽无绿。

风雨近重阳,满东篱黄菊。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缠黄,远客一枝先折。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

还记初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

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清别。

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注释注释:此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

作品在内容上虽无新意,但在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 。

关于这一点,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介绍得颇为具体 :“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旧稿。

‘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 ’;

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

’”起首两句写由雨而睛 。

初春天气阴冷 ,细雨绵绵,午后云开雾散 ,雨止天睛,“弄睛”二字写出了雨后斜阳照射下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 。

“春意空阔”一句 ,便是这种景象的概括 。

接着就由近而远地渲染,近处写得具体、细致——“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 ”;

远景则阔大、苍茫——“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

(龙沙,沙漠地带的通称 。

)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

贺铸是善于炼字的 ,“薄雨”与“斜照”对比鲜明,于变化之中烘托出雨后斜阳的光彩和温暖,显出春意的盎然,空气的清新 ,景色的明静 ,以至“才黄”的柳色也引人注目 。

“烟横”几句,写得境界开阔,画面丰富,景中含情。

这样“春意空阔”也就有了更形象的依托。

上片歇拍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句 ,使景语化为情语,使上面所写景物与词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使之具有特定的内涵,例如:“空阔”,是雨止天睛、四宇寥廊之景,然而在此时此刻愈是空阔,则愈觉孤寂,愈能触发思亲怀人的感情;

“长这柳色 ”是景,然亦含有别情;

“烟横”三句,也暗写了雁归人不归、春归人未归的感慨。

这两句,实为全词意脉的枢细。

过片沿着“ 还记”追思当年的分别。

“将发”二字,写自己即将辞别登程 ,极其干净利落 。

“画楼”二句写酒楼宴别,“红泪”,指佳人胭脂沾满了离别的泪水 。

“顿成轻别 ”,追忆以往,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

“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

音尘,即信息。

这两句语浅情深。

年年盼相见,盼音信,然而却是“音尘都绝 ”,表现出别后之思和思而不见之苦。

由“轻别”而思,而悔,而愁。

思与悔已融合在上面的写景叙事之中。

作者先以一问句引出“愁 ”字,“共有”二字又逗出了两地同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卷而不舒,丁香花蕾丛生 ,芭蕉 、丁香两个形象都是用来形容愁心不解。

这一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诗句 。

同时,也是化用了那女子诗中的两句,这样既回答了愁之深,又表达了了解和怜惜之意。

结句“ 枉望断天涯 ,两厌厌风月”。

“两”字与“共有”相呼应,厌厌,愁苦的样子。

这两句写得空灵蕴藉 ,既总括了回首经年,天各一方,两心相念,音信杳然,只有“玉楼明月长相忆 ”;

也说出了,关山渺邈,天涯之思,对景难排,心底总隐藏着不灭的思念和期望。

此词上片写景 ,下片转入叙事,整首词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一炉,写得委婉曲折,意味深长。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8928045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