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
薄利浮名,抵死向前忙干。
更光阴、暗中催断。
傀儡棚,详*弄,般成公案。
下场时,尽卢都、不堪重看。
风递晨钟,惊觉梦中青眼。
觉从前、尽成虚幻。
火坑中,安稳地,自由人拣。
早归来,莫只待、日沉天晚。
嚼蜡尘情,谁知淡然无味。
贩何楼、一场儿戏。
看成空,浑不懂,梦中身世。
谩横陈,使机关、到头何济。
省后俱休,寻个久长之计。
便收心、破除人伪。
远樊笼,捐俗物,洞天嘉致。
结云庵,对西山、万峰凝翠。
绿鬓朱颜,那禁两轮乌兔。
被恩枷、爱绳缠住。
重如山,深似海,浑身担负。
转头看,只赢得、一丘闲土。
些子时光,白乾自招忧苦。
早抽身、快寻出路。
水云乡,闲笑傲,开怀行步。
有玄珠,待归来、向伊分付。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注释注释①赵晋臣:赵不迂,字晋臣,是作者的朋友,官至敷文阁学士,故以敷文称之。
②僝(chán)僽(zhòu):折磨的意思。
③醇酎(zhòu):浓酒。
------------------------①作期同上。
赵晋臣:见前《归朝欢》(“我笑共工缘底怒”)注①。
赋花惜春,婉约明丽,质朴俚俗,堪称雅俗互济。
一起赋昨日之春,拟人比喻并用,想象出人意表。
“甚无情”以下,写出今日落梅遍园景象。
下片承上写春归,又由春归难留而忆及日前送春情景。
拟将片片落红酿作一江浓酒,设想奇丽。
②“昨日”三句:言昨日春光浓郁,梅花灿烂怒放。
学绣:初学绣花。
③“甚无情”三句:言老天怎忍心教风雨把梅花摧残。
甚:真。
下得:忍得。
僝僽(chánzhòu禅宙):折磨。
④“向园林”两句:言落花满园,如红毯铺地。
地衣:地毯。
绉:绉纹。
⑤“而今”两句:春天不肯久驻人间,如荡子不以离别为念。
⑥“记前时”四句:去年送春,落花泛波,似把浩荡春水酿成一江醇酒。
醇酎(zhòu宙):浓酒。
⑦“约清愁”两句:约“清愁”岸边相见。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评解这是一首新巧别致的送春词。
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以拟人化手法,形象的比喻,描写了春天将逝,春花难留而产生的愁绪。
上片回忆昨日春光烂漫。
下片抒写今日春光难留。
全词委曲细腻,柔情似水,绮丽婉约,色彩秾丽,比喻新巧,别具特色。
集评《唐宋词选析》:辛弃疾既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是才情横溢,富有创造性的诗人,他把铮铮侠骨,烈烈刚肠,以婉约的语调出之,柔情似水,色笑如花,把豪放与婉约冶为一炉。
这首《粉蝶儿》绮丽婉约,同他壮声英概的豪放词比起来,确实别有情味,展现出辛词风格的又一方面。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比拟形象,语言生动,风格婉约,在辛词中别具一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稼轩《粉蝶儿》起句云:“昨日春如十三女学绣”;
后半起句云:“而今春如轻薄荡子难久”,两喻殊觉纤陋,令人生厌。
后世更欲效颦,真可不必。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其实两喻是不纤也不陋的。
不仅比喻的本身不陋,其含义也颇耐寻味。
也是新颖、别致而形象化的。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而著称。
但是这首《粉蝶儿》却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另外一面。
这是一首词人有感于眼前落花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
古典诗词中,以“落花”为题的词 ,并不少见,但许多是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佳作并不太多。
辛弃疾这首《粉蝶儿 》,不论是意境或语言风格,都能打破陈套旧框,在落花词里,可以算是一阕别开生面的绝妙好词。
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
从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来看 ,在宋词中是很常见的 ,但它的表现手法却很别致。
全篇通过“昨日”与“而今”春光的对比,用巧妙、新颖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阶段的春日景象,委曲地抒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开篇以十三岁小女儿学绣作明喻,礼赞神妙的春工,绣出象蜀锦一样绚烂的芳菲图案 ,“一枝枝不教花瘦 ”,写出了花的繁盛 ;
突然急转直下,转入落花正面。
好花的培养者是春,而摧残它的偏又是无情的春风春雨。
(词中的“僝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
)于是,用嗔怨的口气,向春神诘问。
就在诘问的话中,烘染了一幅“残红作地衣”的着色画,那被风雨摧残的花瓣,纷纷飘落在地,好像是为园村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
地上的落红如此之多,那枝头的残花还有几许,也就可以想见了。
下半阕“而今”一句跟上半阕“昨日”作对照,把临去的春光比之于轻薄荡子,紧跟着上句的“无情”一意而来,作者“怨春不语”的心情,也于言外传出 。
“记前时”三句又突作一转,转到过去送春的旧恨。
这里 ,不仅春水绿波都成有情之物,酿成了醉人的春醪 ,连不可捕捉的清愁也形象化了,通过“候春”来表现爱春惜春感情,使表现的感情更加强化。
正因为年年落花,年年送春,清愁也就会年年应约而来。
就此煞住,不须再着悼红惜香一字,而不尽的余味,已曲包在内。
辛弃疾的这首词,与一般的“落花”词一样,其基调也是哀婉的 ,但是,作者在写惋春惜春的同时,又通过“候春 ”,表现出对大地春回的热切期望,失望中含有希望,感情由哀婉趋于开朗,而词笔于柔韧中见清劲,不是艺术修养达到升华火候,是不能办到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0031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