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天台
翠谷吞霞,丹*隐日,瑶草绿迷仙路。
复宇层台,鸡犬不知何处。
花对发、洞里娇娥,璧双美、人间才子。
信奇缘、水合云交,香风满径共归去。
嘈嘈鸾凤箫管,九酝琼浆碧,冰盘麟脯。
沧海深深,将比此情难侣。
奈尘臆未断愁根,被啼鸟苦催归思。
叹多少乐极生悲,落花思故树。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在。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
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注释注释:通篇字字都是写《春雨》。
注释①做冷欺花:春寒多雨,妨碍了花开。
②将烟困柳:春雨迷濛,如烟雾环绕柳树。
③尽日冥迷:整日春雨绵绵。
④钿车:华美的车子。
杜陵:汉宣帝陵墓所在地。
当时附近一带住的多是富贵之家,故用来借指繁华的街道。
⑤官渡:用公家渡船运送旅客。
⑥谢娘:唐代歌妓,后世泛指歌女。
这两句是写烟雨笼罩远处的山峰,象谢娘被泪沾湿的眉毛那样妩媚好看。
⑦剪灯深夜语: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解这首咏物词,以多种艺术手法摹写春雨缠绵的景象。
上片写近处春雨。
蝶惊粉重,燕喜泥润。
佳期被阻,钿车不行。
下片写远处春雨。
春潮晚急,群山迷濛,新绿落红,带愁流去。
通篇不着“雨”字,却处处贴切题意。
用语工丽,意境清幽。
集评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梅溪甚有心思,而用笔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数,所谓“一钩勒即薄者”。
黄昇《花庵词选》:“临断岸”以下数语,最为姜尧章称赞。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语语淋漓,在在润泽,读此将诗声彻夜雨声寒,非笔能兴云乎!
黄蓼园《蓼园词选》:愁雨耶?
怨雨耶?
多少淑偶佳期,尽为所误,而伊仍浸淫渐渍,联绵不已,小人情态如是,句句清隽可思,好在结二语写得幽闲贞静,自有身分,怨而不怒。
许昂霄《词综偶评》:绮合绣联,波属云委。
“尽日冥迷”二句,摹写入神。
“记当日”二句,如此运用,实处皆虚。
先著、程洪《词洁》: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中边皆有。
前后两段七字句,于正面尤著到。
如意宝珠,玩弄难于释手。
孙麟趾《词径》:词中四字对句,最要凝炼。
如史梅溪云:“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只八个字已将春雨画出。
周尔墉《周批绝妙好词》:法度井然,其声最和。
继昌《左庵词话》:史达祖春雨词,煞句“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就题烘衬推开去,亦是一法。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调体物殊工,与碧山之咏蝉,玉田之咏春水,白石之咏蟋蟀,皆能融情景于一篇者。
虞山毛晋心醉其《双双燕》词,但“柳昏花螟”自是名句,而全篇多咏燕,仅于结处见意,不若此调之情文并茂也。
起三句吸春雨之神。
四、五句关合听雨之情。
“蝶”、“燕”二句从侧面写题,“惊”、“喜”二字为蝶燕设想,殊妙。
“佳期”句承愁雨之意,写到怀人,以领起后幅。
转头处言临江望远,意境开拓。
以山喻眉,以雨喻泪,常语也,眉黛与泪痕合写,便成隽语。
上阕言近处庭院之雨,后言远处江湖之雨。
“新绿”二句非特江干风景,而送春念远,皆在其中。
“落红”句造语尤工。
结句听雨西窗,虽意所易到,而回首当年,以“梨花门掩”,点染生姿,觉余音绕梁也。
---------------------------咏物词之成熟在这首词中有充分体现,将情思寄于对自然景物的感情化描写之中,混化无迹。
但这种“寄托 ”,仅为作者一种情思,而这种情思乃作者所处之时代、社会所形成的个人思想,若实指某人某事,必不免穿凿附会。
词中之濛濛细雨为正当其时,而闇闇情怀则郁积已久,以此适时之雨 ,遇此凄迷之情 ,“情动于中,乃形于言”,乃作成此满纸春愁。
春雨欺花困柳,所谓风流罪过,明是怨春,实是惜春情怀。
体物而不在形骸上落笔,而确认非人之景有其思想感情,为南宋咏物词中大量采用的写作手法,这就是所谓传神 ,这是咏物词最见工力的地方之一。
说“冷”,说“烟 ”,说“偷催”,都使人感到这是春天特有的那种毛毛细雨,也即“沾衣欲湿”的“杏花春雨”。
还是“传神写照,全在阿堵物中 ”也。
这种细雨,似暖似冷,如烟如梦,情思杳渺难求,正如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虽各说各的春雨,各具各的神态,却同借春雨,表现出同样的惜春情怀。
对仗工而精,用字隐而切。
细雨春愁,愁密如雨,甚乱如丝,纷乱如麻的情怀借细雨如茫写出,融合天间,见出其愁如海,斩剪不断。
但即使人的神思立远幽深,而究其实却“句句不离所咏之物 ”。
春雨之冥迷,实同于人之惆怅,轻到欲飞之细雨,竟至欲飞不能而如此依恋缠绵者,都因为这是一片春愁。
体物传神,可谓细致入微,穷形尽相了。
彩蝶眷日来归,春燕踏春而来本为平常,而蝶惊粉重,燕喜泥润,却把春雨这一不知让人是喜是愁的“细微”的特征,从侧面表现出来了。
上片的最后一韵,仍是围绕春雨来写。
佳约成空,钿车不出,是说春雨对人事的影响,所阻不能过河而又急于过河者,为“我”耶,为他耶?
这种手法,正如姚铉所说: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也。
杜陵在长安城南,是唐代郊游胜地,这里是借用。
上片写作者在庭院中所见。
下片第一韵三句,转为写春雨中的郊野景色。
写郊原春雨,唐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最为知名,这里翻用了他的诗意。
咏物诗词的用典,除了为自己诗情词情敷彩之外,还要标示这一事物曾经为前人所重,在文学史上早有很高的声价。
这双重的作用更表明梅溪作词技巧的缜密,心思细致,咏物诗词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就是美中不足。
韦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江头野渡,暮色凄清,微雨欲垂未垂,远水似尽不尽。
一片苍茫寂寥,虽非行人,亦难免魂销。
看似描写江天景色,实际上却是为春雨画韵。
“眉妩”两句,写雨中春山,烟雨迷濛,远望处,隐约如佳人眉黛。
这里是用卓文君事。
《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是以山比眉,这里却又反过来用佳人愁眉比喻远山,且又加“ 和泪 ”两字,以关合雨中远山。
“ 妩”字韵脚极佳,押韵应这样才好。
所谓“ 我见青山多妩媚 ”(辛弃疾《贺新郎》),不仅新颖,亦使青山含情。
“ 谢娘”一辞,唐宋诗词家常用语,是对妇女的泛称,这是南朝留下来的用语上的讲究。
这里的谢娘,不应理解为实指某人。
只是因为把雨中远山比做妇女愁眉,为使文理连贯才引出“和泪谢娘”一语,词意只在用雨中春山表现春雨的多种风神,重点仍在春雨。
句句刻画,不离所咏之事物。
这两句写青山似谢娘之含嚬带愁而愈觉妩媚,都是春雨“做将”出来的。
春雨能够做到“山也含情,蝶也凄怨”。
咏物诗词之用典,贵在融化无迹,这就需要作者的刻意锤炼,但用典即使浑化无迹,因是被动,难免与原典颃颉,不如自铸新词,使之淋漓尽致,两者在咏物词中更是缺一不可。
下面两句即作者自己熔铸的新语,既流畅,又独特“ 临断岸 、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
”这是两句极新颖的对偶句,构成极美的意境,极为当时人及后世读者激赏。
是春雨中景色 ,亦是春雨中情怀;
是作者寄托,亦是作者情怀。
词人使用的方法是在文字上句句不离春雨,在结构上以春愁作为情感主线。
写春雨则穷形尽相,写情感则随处点染,这种春雨和愁情又互相点染,使雨为情雨,愁为雨愁,令人徘徊其间 ,无可名状 。
下片的“沉沉”、“和泪 ”、“落红”、“带愁”,以及下句的“门掩梨花”,都是织成这一片凄清景色和闇闇春愁的因素。
下句“门掩梨花 ”,语出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开 ”。
以想象之辞,缅怀前代风流,遥想诗人于“当日”门掩黄昏,听梨花夜雨时之惆怅况味。
春日夜雨不仅使词人改写名句,也以春雨感染词人的心作结 。
至于剪灯事,出于李商隐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李诗虽是写秋雨,但只剪取其“夜雨剪烛”一层意思,以关合故人之思,使结句渐入浑茫,所以言已尽而意不尽。
许昂霄评这两句说:“ 如此运用,实处皆虚。
”《词洁》对全词的评价是 :“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中边皆有。
前后两段七字句 ,于正面尤到。
”在咏物词中,这一首属于意重在雕绘之一类,不仅穷形尽相,而且颇为传神。
以工丽见长,见出作者才思,梅溪日片可见出,其在婉约词发展史上集大成者的地位。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0367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