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

朝代:作者: 姜夔 体裁: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

层楼高峙。

看栏曲萦红,檐牙飞翠。

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

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注释注释:原序: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

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

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秋,其时姜夔正住在汉阳府汉川县的姐姐家。

入冬以后,武昌黄鹤山上建起了一座安远楼。

作者为参加落成典礼,曾携友人刘去非前往一游 ,并自度此曲记述了这件事。

十年过后,朋友在汉阳江边听到歌女咏唱此曲,昔日情景,如在目前,于是便道出了该词的本事。

姜夔得知这一消息,深受感动,于是,便为此曲补写了词序。

此词为新楼落成而作,前五句就“安远”字面着想,虚构了一番境界,也客观地显示了筑楼的时代背景。

“龙沙”语出《后汉书·班超传赞》:“坦步葱岭,咫尺龙沙”,后世用来泛指塞外,这里则指金邦。

“虎落”为护城笆篱。

宋朝南渡时,武昌是抵抗金人的战略要地,和议达成,形势安定下来,遂出现了“月冷龙沙,尘清虎落”的和平局面,这便是“安远”的意指了 。

汉制禁民聚饮 ,有庆典时则例外,称为“赐酺”。

“今年汉酺初赐”是借古典以言近事。

据《宋史·孝宗纪》,这年正月为高宗八十大寿 ,犒赐内外诸军共一百六十万缗 ,军中载歌载舞,一片欢乐景象。

故接云:“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

”胡部本是唐代西凉地方乐曲 。

《新唐书·礼乐志》:“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

⋯⋯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 。

”由此边地胡曲进入殿堂。

又据《新唐书·南蛮·骠国传》:“胡部,有筝、大小箜篌、五弦、琵琶、笙、横笛、短笛、拍板,皆八;

大小箜篥,皆四。

工七十二人,分四列,属舞筵之隅,以导歌咏。

”它在盛唐时本是“新声”,今又“新翻”之 ,用此盛大乐队以为帅府中歌舞伴奏,颇具气象。

以边地之曲归为我用,亦寓“安远”之意。

以下正面写楼的景观。

先写楼的整体形势,然后作细部刻画,从局部反映建筑的壮丽:红漆栏干曲折环绕,琉璃檐牙向外伸张 。

“槛曲萦红 ,檐牙飞翠”二句,铸词极工,状物准确生动,特别是“萦红飞翠”的造语,能使人产生形色相乱、目迷心醉的感觉。

紧接“人姝丽”三句 ,又照应前文“歌吹”,写楼中宴会的盛况“粉香吹下 ,夜寒风细 。

”夜寒点出冬令,风细则粉香可传,歌吹可闻。

全是一派温馨承平的气象。

“此地”便是黄鹤山,其西北矶头为著名的黄鹤楼所在,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鹤路过 。

所以过片就说:这样的形胜之地,应有妙笔生花的“词仙”乘白云黄鹤来题词庆贺,人仙同乐。

仙人乘鹤是本地故事,而“词仙”之说则是就楼成盛典而加以创用 。

“拥”字较“乘”为虚 ,“君”乃泛指,都能见出作者运思用笔的灵活自如。

说“宜有”并非真有,不免有些遗憾。

其实通观词的下片,多化用崔颢《黄鹤楼》诗意,进而写登楼有感。

大抵词人感情很复杂 ,“安远楼”的落成并不能引起一种生逢盛世之欢,反而使他产生了空虚与寂寞的感受 。

“玉梯凝望久” ,他在想什么?

“叹芳草萋萋千里 ”翻用崔诗“ 芳草萋萋鹦鹉洲”。

“天涯情味 ”,正是崔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况味 。

这是客愁。

“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 。

”靠流连杯酒与光景销磨志气,排遣闲愁。

这是岁月虚掷之恨。

这和“安远”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似乎若有若无。

或许“安远”的字面能使人产生返还家乡、施展抱负等等想法,而实际情况却相去很远吧。

于是词人干脆来个不了了之 ,以景结情 :“西山外,晚来还卷 ,一帘秋霁”,仍归到和平的景象,那一片雨后晴朗的暮色,似乎暗寓着一个好的希望。

但应指出,这三句乃从王勃《滕王阁诗》“朱帘暮卷西山雨”化出,仍然流露出一种冷清索寞之感。

总之,这首词虽为庆贺安远楼落成而作,力图在“安远”二字上做出一篇喜庆的“ 文章”;

但自觉不自觉地打入作者身世飘零之感,流露出表面承平而实趋衰飒的时代气氛。

这就使词的意味显得特别深厚。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0486855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