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请丹阳法体往西关

朝代:作者: 王处一 体裁:

叹乖夫,违正道。

巧使机谋,谗佞奸邪狡。

败坏宗风无处告。

破镜鸱鸢,和我难分晓。

到如今召集,谁敢保。

密里藏砒,反辱全真教。

东海西秦皆被恼。

曹贾莱为,须有天神报。

出家儿,须决断。

自己搜寻,不论他人短。

性命休令尘惹绊。

谨谨修持,独把顽心炼。

养冲和,神不乱。

点滴灵砂,搬载登云汉。

玉姹金婴呈手段。

无作无为,物外真空伴。

弟兄懑,事下手。

与世相逢,日日长钤口。

休论汞铅并卯酉。

开阐绛宫,自在逍遥走。

二仪真,三耀秀。

我欲亲传,未肯相成就。

直待同流观得透。

款款停腾,敢把天机漏。

水生金,阴魄绕。

火长青龙,魂向肝中卯。

三七数中无太少。

相从相随,直到泥丸脑。

火频添,功夫妙。

解使长生,颜貌常无老。

能斗邪魔并外道。

教我逍遥,立得神仙号。

海波间,蓬莱岛。

行满功成,去者绝希少。

无路无舟空浩渺。

*市先生,要到应难到。

养冲和,宜在早。

意气男儿,守取幽去道。

沧海变移身未老。

玉帝知闻,必有金书诏。

人名。

吕洞宾原词,全唐诗收入。

认得之,时休送。

碧宕深洞。

玛瑙耀光希。

龙蟠虎绕玫花垂。

西江水上,来往见鸟飞。

直待青童交位。

恁时休去,顶戴翠华冠。

浑身锦绣那人谩。

方知此处,有个永相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注释:[1]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2]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

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集评《词苑》引《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

邹祇谟《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许昂霄《词综偶评》: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

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

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

下片触景生情。

“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

“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

酒入肠化泪亦新。

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继昌《左庵词话》: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

-------------------------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青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

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 ,暗透乡思;

下片直抒思乡情怀。

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

三、四两句 ,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 ,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 。

这两句境界悠远 ,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上片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 、地 、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

这三句在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着一“情”字,更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 ,直接点出“ 乡魂”、“旅思 ”。

乡魂 ,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下片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

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

“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结拍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

这两句 ,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

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

这首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 ,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 。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0990639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