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

朝代:作者: 虞集 体裁:

归去来兮,昨非今是,惆怅独悲奚语。

迷途未远,晨景熹微,乃命导夫先路。

风*舟轻,候门童稚,此日载瞻衡宇。

酒盈尊、三径虽荒,松菊宛然如故。

聊寄傲、与世相违,旧交俱息,更复驾言焉取。

琴书情话,寻壑经丘,倦鸟岫云容与。

农人告我,有事西畴,孤风情棹赋诗春雨。

但乐夫、天命何疑,乘化任渠留去。

扫尽风云,绰开尘土,落得半丘藏拙。

青松为盖,白石为床,一切物情休歇。

几度蓬莱,布袍长剑,闲对海波澄澈。

是谁家、酒熟仙瓢,邀我共看明月。

归去也、玉宇寥寥,银河耿耿,铁笛一声山裂。

三花高拥,九气弥罗,缥缈泰清瑶阙。

手把芙蓉,凌空飞步,今夜几人朝谒。

便翻身、北斗为杓,遍散紫瓯香雪。

山月来时,海风不动,平地玉楼琼宇。

桂子飘香,露华如水,自按洞箫如缕。

杳杳冥冥,泠泠历历,青鸟解传芳语。

太微中、鸾鹤相求,尽是旧时真侣。

君听取、列豹重关,鼓雷千吏,天界更多官府。

石女簪花,木人劝酒,为我此间聊住。

高唱微吟,挥毫万丈,尘世等闲今古。

看空山、一色青青,何意断云残雨。

雁落平沙,烟笼寒冰,古垒鸣笳声断。

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

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

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

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

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注释注释:这首词写羁旅伤别,而从荒秋暮景说起。

前三句说的是雁阵掠过,飞落沙滩;

秋水生寒,烟霭笼在水上。

古垒上,胡笳悲鸣,渐渐地,连这呜咽之声也沉寂了。

蔡词中不说“鸣笳声起 ”,而说“鸣笳声断”,这么描写更显得冷寂荒凉。

开端数句,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从“古垒鸣笳”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动乱时代的气息(作者是北宋末南宋初人)。

这种气息,为下文所写的伤离怨别提供了特殊背景,同时也更增添了悲怆意味。

接着,在对荒凉山水的描写中,词人进一步增添感情的成分。

山色有无,暗示着归途遥远,这句词化用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

黄叶萧萧,顿觉秋思难以排解,第五句与末句“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前后呼应。

天边的夕阳余辉,映照着点点寒鸦纷纷乱乱,飞归林中。

以上数句,萧瑟的秋景中意寓着客况凄凉、乡思暗生之意,读之令人已觉其可有人,呼之欲出了。

至“楼上黄昏”四字,词人才点出残照当楼之时楼上凝神姚望之人。

这表明上边所写整个秋日暮景都是映在这人眼中的景象 ,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黄昏”二字,有黯然神伤的意味,也就是所谓“断送一生憔悴 ,只消几个黄昏!

”(赵令畤《清平乐》)而这时收入眼底的,偏偏又是“片帆千里归程 ”。

从落雁、昏鸦,写到归舟,思归的主旨更加明显了。

时值暮秋,“年华将晚”,人们都离开这荒凉的地方,驾舟归去;

而自己昵,至今欲归未得。

“年华将晚”,这四字之中蕴含悲老大、伤迟暮之意。

前有“青山隐隐”,这里又加上“片帆千里归程 ”,境界寥阔,把人的思绪引向远方 。

而“片帆”之小与“千里”之遥对比,更显示出此地的荒远和思归心切。

“年华将晚”,则加深了思归的紧迫感。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三句,化用江淹诗“日暮碧云合 ,佳人殊未来 ”,融合无间,犹如灭去针线痕迹,有妙手偶得之感。

《楚辞 》:“与佳期佳兮夕张 ”,傍晚,应该是有情人相会之时,然而,暮云已合,伊人何在?

“梦魂俱远 ”,更透过一层,使人感到,关隘山峦阻隔,云水迢迢,即便连梦中也难相会,这就把思归的主题进一步具体化了。

下片转入对“旧游”的回忆 。

“邃馆朱扉”、“小园香径 ”、“桃花人面”,这是脑海中浮现的几个难忘的特写镜头,其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氛,也暗含着对方的身份和词人生活的往事。

春光美好,桃花明亮,人面生辉 ,那记忆中的美好时光,与眼前的秋风败叶、古垒哀笳的萧索环境,成了鲜明的对比。

失去的,常常愈觉可贵,尤其是在孤独苦闷之时。

在自己已觉难耐,更何况对方 —— 久别后的弱女子呢?

下文紧接“尚想桃花人面 ”,句断意不断,从对方着笔,写女方对自己的思念。

“锦轴”、“金徽”、“寸心幽怨”,这纤细笔触,皆从女方着笔。

锦轴,化用苏蕙回文诗典故 。

金徽,以琴面标志音位的徽代指琴。

这锦中字,琴中音,总道不出别恨。

而“寸心”虽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轴之书与满琴之恨所能言尽,相思之苦可以想见。

下文拉回到眼前,并归结到双方合写。

书、琴皆难排解忧愁,那么这“两地离愁 ”,只有用“一尊芳酒”去解。

然而离愁何其重,尊酒何其轻,岂能解得?

二者对比,造成反衬的效果,更显出离愁之深。

在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人只有丢下酒杯,无限凄凉地独倚危栏,徘徊楼头。

归也不能归,住又以何处住?

愁肠百转,禁潸然泪下 。

“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八字,酸楚之极 。

“吹干泪眼 ”,足见独立之久 ;

“凭仗西风”,只因为无人慰藉,只有西风为之拭泪 。

辛弃疾词云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 》)而他则是自家流泪自家拭,甚至连自己也不想去拭,一直等到被清冷的西风吹干。

读之使令更感悲矣!

此词抒情真切,铺叙委婉,颇有柳七风味。

发本词开头就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相似。

全词由凄凉转为缠绵、悲婉,紧着又转入悲怆,以变徽之音收结,留下了那个纷乱时代的痕迹,这一点又与柳词有异。

一结未经人道,独辟蹊径 ,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 ”,顿使全词生色。

唯朱敦儒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仿佛有相似之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002005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