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 赠徐伯枢

朝代:作者: 谢应芳 体裁:

兰雪衣衿,芝雪冠佩,*唾动成珠玉。

芳草萋迷,蓬莱杳渺,皎皎白驹空谷。

濯发沧洲,怡颜芳树,乐甚从伶丝竹。

问天生、湖海元龙豪气,肯令消缩。

君不见二陆联芳,三苏接武,声动九重黄屋。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真足快人心目。

拂袖东胶,出门西笑,莫恋故园松菊。

看浊河、流水重清,齐唱太平遗曲。

十载燕山,十年江上,惯见半生风雪。

对雪无舟,泛舟无雪,不遇并时高洁。

断港残沙,今兹何夕,一似剡溪归越。

但掀篷、数尺梅花,人迹鸟飞俱绝。

君不见、五老危巅,浮丘绝顶,笑我早生华发。

返老还童,易粗为妙,定有九还丹诀。

霁景浮空,天光眩海,一体本无分别。

便堪称、六一仙公,千古太虚明月。

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

乘雁双凫,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

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

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雪霁琼楼,春生瑶席,容我故山高宴。

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

皓月清霜,钓舟如叶,闲渡小溪澄碧。

银汉无声,玉虹横野,斗柄正垂天北。

半幅乌纱,数根华发,一*野凫飞舄。

问回仙、城南老树,能见几何今昔。

西华顶、十丈高花,九天秋露,结就翠房瑶实。

脱屣非难,凌空何远,三咽雪融冰液。

辟谷神方,餐霞真诀,一去更无消息。

笑人间、长住虚空,谁似一轮红日。

对酒当歌,无愁可解,是个道人标格。

好风过耳,皓月盈怀,清净水声山色。

世上千年,山中七日,随处惯曾为客。

尽虚空、北斗南辰,此事有谁消得。

曾听得、碧眼胡僧,布袍沧海,直下钓丝千尺。

掣取鲸鱼,风雷变化,不是等闲奇特。

寒暑相催,乾坤不用,历劫不为陈迹。

可怜生、忘却高年,长伴小儿嬉剧。

忆昔坡仙,夜游赤壁,孤鹤掠舟西过。

英雄消尽,身世茫然,月小水寒星火。

何似渔翁,不知今古,醉傍蓼花然火。

梦相逢、羽服翩跹,未必此时非我。

谁解道、岁晚江空,风帆目力,横槊赋诗江左。

清露衣裳,晚风洲渚,多少短歌长些。

玉宇高寒,故人何处,渺渺予怀无那。

叹乘桴、浮海飘然,从者未知谁可。

六十归来,今过七十,感谢圣恩嘉惠。

早眠晏起,渴饮饥餐,自己了无心事。

数卷残书,半枚破砚,聊表秀才而已。

道先生、快写能吟,直是去之远矣。

没寻思、拄个青藜,*双芒屦,走去渡头观水。

逝者滔滔,来之衮衮,不觉日斜风细。

有一渔翁,蓦然相唤,你在看他甚底。

便扶杖、穿起鲜鱼,博得一尊同醉。

一径通幽,画屏横翠,行到白云深处。

世外蟠桃,井边佳橘,别有种萱瑶圃。

檀板轻敲,素琴闲弄,奉献凤膏麟脯。

舞翩翩、鹤发飘飘,仍是旧时仙母。

君看取、华屋神仙,满堂金玉,此是蟪蛄朝暮。

五色蓬莱,九秋*鹗,别有出身之路。

酒熟麻姑,云生巫峡,稽首洞天归去。

任海波、清浅无时,何处绿窗云户。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少年行乐。

高阁林间,小车城里,千古太平西洛。

瞻彼泱泱,言思君子,流水俨然如昨。

但清游、天际轻阴,未便暮愁离索。

长记得、童冠相随,浴沂归去,吟咏鸢飞鱼跃。

逝者如斯,吾衰甚矣,调理自存斟酌。

清庙朱弦,旧堂金石,隐几似闻更作。

农人告我事西畴,窈窕挂书牛角。

归去来兮,昨非今是,惆怅独悲奚语。

迷途未远,晨景熹微,乃命导夫先路。

风*舟轻,候门童稚,此日载瞻衡宇。

酒盈尊、三径虽荒,松菊宛然如故。

聊寄傲、与世相违,旧交俱息,更复驾言焉取。

琴书情话,寻壑经丘,倦鸟岫云容与。

农人告我,有事西畴,孤风情棹赋诗春雨。

但乐夫、天命何疑,乘化任渠留去。

扫尽风云,绰开尘土,落得半丘藏拙。

青松为盖,白石为床,一切物情休歇。

几度蓬莱,布袍长剑,闲对海波澄澈。

是谁家、酒熟仙瓢,邀我共看明月。

归去也、玉宇寥寥,银河耿耿,铁笛一声山裂。

三花高拥,九气弥罗,缥缈泰清瑶阙。

手把芙蓉,凌空飞步,今夜几人朝谒。

便翻身、北斗为杓,遍散紫瓯香雪。

山月来时,海风不动,平地玉楼琼宇。

桂子飘香,露华如水,自按洞箫如缕。

杳杳冥冥,泠泠历历,青鸟解传芳语。

太微中、鸾鹤相求,尽是旧时真侣。

君听取、列豹重关,鼓雷千吏,天界更多官府。

石女簪花,木人劝酒,为我此间聊住。

高唱微吟,挥毫万丈,尘世等闲今古。

看空山、一色青青,何意断云残雨。

雁落平沙,烟笼寒冰,古垒鸣笳声断。

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

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

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

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

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注释注释:这首词写羁旅伤别,而从荒秋暮景说起。

前三句说的是雁阵掠过,飞落沙滩;

秋水生寒,烟霭笼在水上。

古垒上,胡笳悲鸣,渐渐地,连这呜咽之声也沉寂了。

蔡词中不说“鸣笳声起 ”,而说“鸣笳声断”,这么描写更显得冷寂荒凉。

开端数句,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从“古垒鸣笳”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动乱时代的气息(作者是北宋末南宋初人)。

这种气息,为下文所写的伤离怨别提供了特殊背景,同时也更增添了悲怆意味。

接着,在对荒凉山水的描写中,词人进一步增添感情的成分。

山色有无,暗示着归途遥远,这句词化用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

黄叶萧萧,顿觉秋思难以排解,第五句与末句“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前后呼应。

天边的夕阳余辉,映照着点点寒鸦纷纷乱乱,飞归林中。

以上数句,萧瑟的秋景中意寓着客况凄凉、乡思暗生之意,读之令人已觉其可有人,呼之欲出了。

至“楼上黄昏”四字,词人才点出残照当楼之时楼上凝神姚望之人。

这表明上边所写整个秋日暮景都是映在这人眼中的景象 ,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黄昏”二字,有黯然神伤的意味,也就是所谓“断送一生憔悴 ,只消几个黄昏!

”(赵令畤《清平乐》)而这时收入眼底的,偏偏又是“片帆千里归程 ”。

从落雁、昏鸦,写到归舟,思归的主旨更加明显了。

时值暮秋,“年华将晚”,人们都离开这荒凉的地方,驾舟归去;

而自己昵,至今欲归未得。

“年华将晚”,这四字之中蕴含悲老大、伤迟暮之意。

前有“青山隐隐”,这里又加上“片帆千里归程 ”,境界寥阔,把人的思绪引向远方 。

而“片帆”之小与“千里”之遥对比,更显示出此地的荒远和思归心切。

“年华将晚”,则加深了思归的紧迫感。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三句,化用江淹诗“日暮碧云合 ,佳人殊未来 ”,融合无间,犹如灭去针线痕迹,有妙手偶得之感。

《楚辞 》:“与佳期佳兮夕张 ”,傍晚,应该是有情人相会之时,然而,暮云已合,伊人何在?

“梦魂俱远 ”,更透过一层,使人感到,关隘山峦阻隔,云水迢迢,即便连梦中也难相会,这就把思归的主题进一步具体化了。

下片转入对“旧游”的回忆 。

“邃馆朱扉”、“小园香径 ”、“桃花人面”,这是脑海中浮现的几个难忘的特写镜头,其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氛,也暗含着对方的身份和词人生活的往事。

春光美好,桃花明亮,人面生辉 ,那记忆中的美好时光,与眼前的秋风败叶、古垒哀笳的萧索环境,成了鲜明的对比。

失去的,常常愈觉可贵,尤其是在孤独苦闷之时。

在自己已觉难耐,更何况对方 —— 久别后的弱女子呢?

下文紧接“尚想桃花人面 ”,句断意不断,从对方着笔,写女方对自己的思念。

“锦轴”、“金徽”、“寸心幽怨”,这纤细笔触,皆从女方着笔。

锦轴,化用苏蕙回文诗典故 。

金徽,以琴面标志音位的徽代指琴。

这锦中字,琴中音,总道不出别恨。

而“寸心”虽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轴之书与满琴之恨所能言尽,相思之苦可以想见。

下文拉回到眼前,并归结到双方合写。

书、琴皆难排解忧愁,那么这“两地离愁 ”,只有用“一尊芳酒”去解。

然而离愁何其重,尊酒何其轻,岂能解得?

二者对比,造成反衬的效果,更显出离愁之深。

在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人只有丢下酒杯,无限凄凉地独倚危栏,徘徊楼头。

归也不能归,住又以何处住?

愁肠百转,禁潸然泪下 。

“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八字,酸楚之极 。

“吹干泪眼 ”,足见独立之久 ;

“凭仗西风”,只因为无人慰藉,只有西风为之拭泪 。

辛弃疾词云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 》)而他则是自家流泪自家拭,甚至连自己也不想去拭,一直等到被清冷的西风吹干。

读之使令更感悲矣!

此词抒情真切,铺叙委婉,颇有柳七风味。

发本词开头就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相似。

全词由凄凉转为缠绵、悲婉,紧着又转入悲怆,以变徽之音收结,留下了那个纷乱时代的痕迹,这一点又与柳词有异。

一结未经人道,独辟蹊径 ,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 ”,顿使全词生色。

唯朱敦儒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仿佛有相似之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002902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