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朝代:作者: 李真人 体裁:

还丹龙虎将何作。

北方玄武南朱雀。

朱雀变为龙。

元宫养大虫。

大虫食草木。

龙爱吞金玉。

交战向沧溟。

俱伤血满形。

还丹水火将何作。

须知两位相交错。

火在水中求。

水从火里流。

水流遭火克。

为有中男力。

水被火凌持。

相携一室归。

还丹节行将何作。

师曾嘱咐留言约。

莫近贵豪门。

贵豪赚杀人。

不须夸富有。

富有难长久。

隐循且悠悠。

愿将天地俦。

还丹根蒂将何作。

须凭金火相销铄。

金火得长生。

方成夫与妻。

夫妻情重重。

共隐真人洞。

真洞约回期。

天符来便归。

还丹火法将何作。

初从复卦终于剥。

旦暮用屯蒙。

潜行造化工。

进为春夏月。

退象秋冬节。

既未入坤宫。

还丹道已穷。

还彤铅汞将何作。

砂须剥面铅沉脚。

砂精与铅精。

露形不露形。

争得相违背。

须用三才理。

汞采日中精。

铅须铅里金。

还丹秘诀将何作。

因师口授亲糟粕。

未悟莫施为。

前程路**。

寻文终不的。

义在文中出。

文义纵惺惺。

抟量早晚成。

还丹父母将何作。

木从火里生枝博。

枝博既芳荣。

离宫火渐明。

渐明终却灭。

化土生金屑。

土谢玉金乡。

金来归北方。

还丹鼎器将何作。

戊己正土为城郭。

城郭善堤防。

提防生药王。

药王能御众。

臣下难飞动。

外隔坎离城。

谁人见鼎形。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注释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

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

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

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

“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

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

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

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以下摘自《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

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此词境界似之。

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

此两句,白内而外。

“瞑色”两句,自外而内。

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

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

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

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

下片,点明“归”字。

“空”字,亦从“愁”字来。

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

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

粱元帝赋云“空伫立”。

“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

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203199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