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慧刀挥处人头落。
虹霓万道冲云脚。
灭尽我人心。
何劳向外寻。
白莲生火里。
法忍无生死。
忍辱两皆空。
龟毛兔角同。
暄风迟日春光闹。
蒲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草烟低。
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
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
红添酒面潮。
注释注释:一开始词人用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春日冶游图景,“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
”虽无一字及人,而人在其中。
“暄风”,即春风。
萧纲《纂要》:“春曰青阳⋯⋯风曰阳风 、春风 、暄风、柔风、惠风 。
”“迟日 ”,即春日。
《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
”而暄、迟二字,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
“春光闹”显然是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化用,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
“葡萄水绿”乃以酒喻水,本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
”将春水比作葡萄美酒,则暗示着游春者为大好春光陶醉,不徒形容水色可爱。
春天的良辰美景同时便是触发隐衷的媒介。
上片歇拍“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二句,就是由乐转悲的一个过渡。
虽然看起来只是写景,似乎船儿划到一个开阔去处 ,水平岸低,时闻杜鹃。
“芳草”,“杜鹃”等语汇与意象有其特殊的内容积淀。
芳草萋萋的景色,常回来暗示着情亲者的远游未归。
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不如归去”的鸟语,更坐实和加重了这一重暗示。
如范仲淹《子规》:“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归来愁未寝 ,黛浅眉痕沁。
”写春游归来,兴尽怨生 。
只“ 未寝”二字,便写出女主人公愁极失眠,同时完成了时间由昼入夜的转换,一石二鸟。
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在这个不眠的春月夜,女主人公独个儿喝起闷酒来了 。
“花影转廊腰 ,红添酒面潮。
”两句之妙,妙在由花影而见月,由醉颜而示闷。
空灵蕴藉,颇有余韵 。
“花影”由廊外移入“廊腰 ”,可见女主人公花下对月独酌已久。
而喝闷酒最易醉人,看她已不胜酒力 ,面泛红潮了 。
如此复杂的心绪,如此难状之情景 ,在词人笔下表达得竟是如此轻灵 。
虽“语不涉己”,已“若不堪忧”。
这首词巧用比兴与暗示,用语措词空灵多变。
虽然词中袭用了“ 花间派 ”词的传统手法,但风格婉约,自有一番动人魅力。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226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