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
看看尝面收新茧。
注释注释:这首写苏州附近田园风光的词是作者退居江湖期间作的。
此词当是作者退居石湖期间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田园风光。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一篙”,是指水的深度,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池涨一篙深。
”“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涨二是水满后面积也大了 。
“鹅儿”,小鹅,黄中透绿 ,与嫩草色相似 。
“绿”,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样的色调。
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
芳草 、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
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画舫”,彩船。
“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 。
“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
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湾道也多。
作者乘彩船往横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湾画舫缓慢行进。
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
这就象俗语所说“望山走倒马”,又象《诗经·蒹葭》所写:“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惟其如此,才有吸引力。
那水面上的小鹅,其实,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所以对远近并不在意,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
便很令人疼爱留连。
杜甫当年春游就遇到这样的小鹅,他是这样描写“舟前小鹅儿” :“鹅儿黄似酒 ,对酒爱新鹅。
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舟前小鹅儿》)多活泼,多可爱!
成大所遇,当亦如此。
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
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
词的下片写到农事,视野更加开阔了。
如此写,既与上片紧密相联,又避免了重复。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江国”,水乡。
“寒”指水冷。
旱地早已种植或翻耕了,水田要晚些,江南农谚曰 :“清明浸种(稻种),谷雨下秧。
”所以“耕遍”正是时候。
着一“才”字,这不紧不慢的节奏见出农事的轻松 ,农作的井然有序。
“村北村南”耕过的水田,一片连着一片 ,真是“村南村北皆春水”、“ 绿遍山原白满川”,一派水乡风光现于读者面前,虽然农事紧张或更可说繁重,但农民们各得其乐,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 。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 秀麦”,出穗扬花的麦子。
“面”当为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苏轼所谓“捋青捣麨少软饥肠”(《浣溪沙》),目前农村仍有此俗。
这两句是写高地上景象,虽然水稻刚刚下种,但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农桑丰收在望 。
所以下面写道:“看看尝面收新茧”。
“看看 ”,即将之意,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神情。
下片写田园,写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
这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有流露出乡村景色人情淳朴、宁静、合皆,读了令人心醉。
田园词在两宋很少,苏轼、辛弃疾各写了几首,范成大写了三两首,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宋词里的珍品,尤可宝贵。
范成大是田园诗名家,其《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最有名。
他以田园诗笔法来写田园词,像此篇一样,很有特色,只可惜太少了。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281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