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寄宝学

朝代:作者: 刘子翚 体裁: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

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

草草三杯酒。

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

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注释注释:这首词的两片各有中心。

上片是“无处问英雄”。

“平台戏马”系用项羽典故 。

“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效云龙山下,昔日项羽曾在此操练兵马。

后来,刘裕也于重阳节在此大会宾客。

项羽、刘裕,皆一时豪杰,但时过境迁,英雄已逝 。

“无处问英雄 ”,既是作者对已逝英雄的感叹,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但理想的英雄又在何处呢!

由于作者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效祖国而焦虑,所以他才感到重九时节“浮烟冷雨”的压抑,才觉得“年年如旧”的只有黄花,也才“伫立时搔首 ”。

下片的中心是“一醉万缘空 ”。

正因为作者要在昏醉中寻找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才只有“草草三杯酒 ”,所以才劝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与作者一道“赋归来”,去过“芟垅麦,网溪鱼”的隐居生活 。

把上下两片联系起来,那么全词的主旨应该是 :深感救国无人,国事无望,作者遂欲断绝万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突出,组织紧密,是这首词的特色。

刘子翬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际,国家面临覆亡危险,急需济世之才。

当时善于带兵的大将并不少,但他们互不信任,彼此掣肘、猜忌,致使宋军节节失利。

这阕词中“无处问英雄”一语蕴含着作者极深沉的时事之叹,不是普通的吊古诗词。

这是一首重阳寄人之作。

词中全用与重阳有关的物事,经过加工处理,作者有意识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使其更好地为抒情达意服务。

比如,词篇一开始用“浮烟冷雨”形容就跟秋高气爽的时节相异。

作者勾画这幅天色,是要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

至于三、四句提点黄花,不去欣赏也未描写,只说是“但黄花 、年年如旧”。

说只有黄花“年年如旧”言外之意此外的一切都不“如旧”,这当然就深化了“无处问英雄”的感慨 。

“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吟咏。

不过,本篇的主人公于此,却不把酒,也不赏菊,而是“伫立时搔首”。

这里,词篇再现人物形象把作者忧国的情绪推到了高峰。

自然,词人过重九也并非无酒,比方说客来之后就有“草草三杯酒 ”。

只是这里的饮酒,并非是为赏菊助兴,也不是为了登高催诗,而是要自己“一醉万缘空”,要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

——以上写黄花、写竹篱、写饮酒,都直接触及社会现实,同单纯的赏菊的品酒、慕求清高是大相径庭的。

接下去,“病翁”是子翬自号。

“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以示归隐之意。

陶渊明以爱菊闻名,这事本身也就和重阳有关。

不过刘子翬的“赋归来”乃是要“芟垅麦,网溪鱼 ”,并非有意恋菊。

总之,只因作者的心绪不佳,所以在他眼里的重九美景全都变了样;

而出现作者笔下的、改变风物又反衬和强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是这阕词存在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367604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