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
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
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
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
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醿片。
注释此首是词人于元符初任武康(今属浙江)县令时所作。
词中描绘了东堂的景致与隐逸之趣。
“东堂”本是武康县衙的“尽心堂”,词人改名写“东堂”。
此堂是治平(宋英宗年号)年间,越人王震所建。
当毛滂到任时,此处屋宇颓败,鼠走户内,蛛网粘尘。
衙内花园有屋二十余间,亦倾颓于艾蒿中,鸱啸其上,狐吟其下。
毛滂命人磨镰挥斧,夷草修葺,面目一新,欣喜之余,遂写此词以志。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是先从正堂写起,东堂位置高而广大,突兀在蓊郁的万树丛中,明亮而且温暖。
“扶桑”代指太阳。
东堂修葺前后的巨大变化,在明且暖的描写之中,一种欣喜之情托笔而出。
从“画舫寄江湖”句一直到终了,均是描写县衙后花园的。
原来后花园,亦是艾蒿丛生,鸱鸮飞鸣,狐兔逃窜。
他在夷荒草、伐恶木之后,用旧砖木翻建了小亭二座,小庵、小斋、小楼各一,并命名,从而创造了一个有绿山、清泉、修竹、香花的幽美环境。
“画舫寄江湖”一句,以“画舫”小斋之名,巧写成乘画船荡漾江湖,以寄托啸傲山水的志趣。
“倚小楼、心随望远”,又以楼名“生远”,而创造了一个倚靠小楼,眺望远方,心随双目而远去的心旷神怡的境界。
“水边竹畔”五句,进一步描绘东堂后花园美景:北池边,凤竹啸吟,山石嶙峋,藓苔茵茵,花木葱茏,浓阴筛影,这幽美的山水之间,有小亭名“寒香”,有小庵名“潜玉”,还有垒石而成的岩石,名“渔矶”。
“藓花寒,香阴遮”的景物描写,暗含着小亭“寒香”之名。
“鹤下渔矶晚”一句,将垒石的“渔矶”与编竹为“鹤巢”两事联缀一起,描绘出一幅仙鹤翔空,夕阳时栖息于渔矶岩的优美画面,加浓了诗情画意。
下片,继续叙写修葺后的后园美景。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词人将种花之处命名“花坞”,将园中小径命名为“蝶径”,这名称已是一种美境,何况再加上充满感情色彩的“藏”、“小”、“深深见”呢!
“彩笔赋阳春”四句,写他在后花园的“阳春亭”内吟诗作赋,及观山赏月之悠然。
词前小序云:“独阳春西窗得山最多”,可见阳春亭是一个幽美清静的所在。
词人在此白天面对烟云缭绕的青翠山峰,文思泉涌,如飘然飞下的半云;
夜间赏月于西窗下,虽寒气袭衣,但心旷神怡。
最后以“玻璃盏,葡萄酒,旋落荼片”作结。
写词人在所建的荼架下饮酒赏花,悠然自在。
而“旋落荼片”一句,大有光阴荏苒,青春不再的微微喟叹。
《武康县志》载:毛滂在任时“慈惠爱下,政平治简,暇则游山水,咏歌以自适。
”此词所写之情与景,可谓是其当时生活的写照。
本词突出特色是“依名造境”,按照园内亭、楼、庵、岩、径之名,创造富有诗意的画境,表达一种优美的情趣,当然这里也有一些真境在,但更主要的是造境。
另外命名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情趣的寄托,表现了词人的审美情趣。
正因为他爱这亲手创造的“东堂”佳境,又以造境之法写出了一首优美的“庭园诗”,寄托了词人对“东堂”的深情。
由此就可知,他为什么将自己的诗文集命名为《东堂集》、《东堂词》了。
(赵慧文)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374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