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以嫂为见在父母

朝代:作者: 王哲 体裁:

害风王哲遵隆道。

自在逍遥好。

除眠之外总无知。

百花笑我,不会见便宜。

功成行满仍须早。

云步归蓬岛。

好同见在赴瑶池。

共摘蟠桃、往昔玉阑干外清江浦。

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

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

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信悠悠。

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注释注释①清江浦: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②渺渺:形容雨大,迷濛一片。

③青林:喻梦魂。

④乘鸾: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萧,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⑤南州:南方。

评解潇洒中见深情。

上片写近水楼台风雨漫天而来的情景。

下片写闲卧枕上、游目骋怀时的思想活动。

碧芜千里,凉梦霎时,飘逸清新而又回肠荡气,情意绵绵。

词中写初夏雨景,颇具特色。

集评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李方叔《虞美人》过拍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春夏之交,近水楼台,确有此景。

“好风”句绝新,似乎未经人道。

歇拍云:“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尤极淡远清疏之致。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描写春夏之交的雨景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怀人情绪。

上片写景,既写出了近景,又写出了远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

“好风如扇”句比喻新颖,近代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以为“ 似乎未经人道”。

春夏之交,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 ,作虚用;

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片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 ,像后来杨万里《 小雨》诗“ 千峰故隔一帘珠 ”那样地落想;

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 ,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

作者与景,精工描绘,细致入微,引人入胜。

下片承上片的景物描写抒情见到天涯的雨,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离别的人 ,一种怀人的孤寂感 ,不免要涌上心头,于是窈想就进入了枕上关山之路。

(“青林 ”句是化用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乘鸾处,即游仙处,亦即喻冶游处。

乘鸾的旧踪何在 ?

只有模糊的梦影可以回忆 。

碧芜千里的天涯 ,怎能不引起“ 王孙游兮不归”的悠悠之思呢!

可是温馨的会面 ,在梦里也不可能经常遇到。

“ 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这么一结 ,进一层透示这仅有的一霎欢娱应该珍视,给人的回味是悠然不尽的。

此词一反寻常怀人念运词的凄恻,极淡远清疏之致地表情达意,为这类题材词作境界的开拓作出了贡献。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460625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