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赠弟子
再索新词,不写藏头。
分明处、说个因由。
诸公不省,尚自相求。
被风流事,常汨没,几时休。
悟取玄机,认取持修。
丹成后、神气精收。
前程稳路,三岛十洲。
你早回头,应与我,共同游。
真乐闲闲。
口过删删。
养冲和、屏荡愚顽。
圆融法性,复变童颜。
便出三乘,超十地,不为难。
五彩回环。
烹炼金丹。
看仙炉、虎绕龙蟠。
阴阳数足,撞透天关。
就蹑祥云,朝元去,列仙班。
朝也防心。
暮也防心。
恐心生、熟景来侵。
多能术艺,书画棋琴。
更不生贪,不着爱,步瑶岑。
善也由心。
恶也由心。
善心闲、恶意狂寻。
心生虚度,日月光阴。
便如云行,如水去,访知音。
得得无修。
无惑无求。
放心闲、无喜无忧。
逍遥自在,云水闲游。
趣空中玄,玄中妙,妙中幽。
落魄婪耽,垢面蓬头。
恣陶陶、真乐歌讴。
随缘一饱,真个风流。
这般来,无无来,有有来由。
独倚蓬门,作个行香。
赞虚无、道德清凉。
穿金透石,空外呈祥。
便饮刀圭,添丹鼎,炼真阳。
廓散长空,得遇仙方。
谢诸公、颁赐衣粮。
重开道宴,补惜灵光。
自享遐龄,增福慧,远悲伤。
悚息回惶。
广启心香。
谢清颁、檀髓沉香。
金炉篆起,法界飘香。
献玉虚尊,诸天帝,普闻香。
仰祝吾皇。
稽首焚香。
赞金枝、玉叶馨香。
一人布德,万国传香。
显本来真,元初性,自然香。
阆苑瀛洲。
金谷重楼。
算不如、茅舍清幽。
野花绣地,莫也风流。
却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
酒熟堪*。
客至须留。
更无荣、无辱无忧。
退闲一步、着甚来由。
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十二作元僧明本词。
案词综谓此词见呜鹤余音,但检鸣鹤余音卷六并未注秋入鸣皋。
爽气飘萧。
挂衣冠、初脱尘劳。
窗间岩岫,看尽昏朝。
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间来,几处村醪。
醉模糊、信手挥毫。
等闲陶写,问甚风骚。
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堪与陶潜“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之意境相媲美 ,表现辞官归隐,陶醉于自然佳趣,把酒当歌,逍遥自在,生活优然闲适,心情超然物外的好词,历来为词论家所推崇。
上片以景语起:“秋入呜嗥,爽气飘萧”,八字画出一幅山中秋日图。
“鸣嗥”,指古老的鸣嗥山(在河南嵩县东北,传说古有鹤鸣于此,故曰鸣嗥山 )。
你看,秋天来到了古老的鸣嗥山,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
“挂衣冠 ,初脱尘劳”词人刚刚从沉闷、压抑的官场生活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面对秋日山中舒爽怡人的自然景象 ,怎能不心情愉悦?
“初脱尘劳”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归隐之后如释重负的感觉。
“窗间岩岫,看尽昏朝 ”写词人凭窗远眺,由朝至暮,又由暮至朝,看尽了峰恋叠嶂的明暗变化。
这里不仅是写山,更是衬人。
你看,词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凝神专注?
正是因为他“看尽昏朝”所以才有了“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的感悟。
沉沉的黑夜,山影模模糊糊,所以此时看山,感觉山很低 ;
而至天晴 ,山色明朗,历历在目,又如在眼前;
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现,又觉山峰高耸入云,巍峨直立,给人以高感。
清代况周颐怀为这三句“尤传山之神 ,非入山甚深 ,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 ”。
想古今中外写山之句,也确实未有能出奇石者 。
下片转入写人 ,是词人自我形象的描摹。
他闲适自得 ,遇村辄饮。
“醉模糊”形象地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高不羁,毫无拘束,纵横骋才,“信手挥毫”;
他才不管什么功名利禄,意到笔到,言情言志 ,只为抒发情怀 ,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
“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 ;
“也消摇(即逍遥)”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
就艺术特色而言,本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且用词精妙,凝炼自然,如上片“夜山低”三句,下片“乐”“能”“也”三字,均是如此,看似信手拈来 ,实则颇多锤炼 ,仔细体味,真是意境悠远,也使我们看出了词人的匠心独运。
词作者许古 ,是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 ,性嗜酒,平生好为诗及书 ,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
后辞官归隐,这首词就是他归居后所作,也是他潇洒闲适,不拘形运的个性的真实写照。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660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