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题罗浮

朝代:作者: 葛长庚 体裁:

满洞苔钱。

买断风烟。

笑桃花流落晴川。

石楼高处,夜夜啼猿。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

独枕空拳。

与山糜、野鹿同眠。

残霞未散,淡雾沈绵。

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注释注释: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原注 :洞府自唐尧时始开,至东晋葛稚川方来。

及伪刘称汉,此时方显,遂兴观。

)葛长庚因有道人的风骨 ,其作品自然脱俗超尘。

在这首词中,词人以清新的笔调,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道家生活的画卷。

罗浮山在广东境内 ,据传说 ,浮山为蓬莱之一阜,唐尧时,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称“罗浮”。

旧说山高三千丈,有七十二石室,七十二长溪,有玉树朱草,神湖神兽,道家列为第七洞天。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 。

笑桃花流落晴川。

”满洞苍苔 ,可见历时已久,人迹罕至 。

“ 买断”即买尽。

苔虽形如钱,只能点缀风烟。

但它代表了一种清贫自赏自然超俗的情趣。

“买断风烟”即占尽风烟,独得自然景致之胜。

古洞苍苔,高人逸士独来独往,片片桃花随溶溶川水流出,向人间传送出一丝洞天的消息。

世外人并不知道此处别有桃源仙境,故“笑”之,笑桃花多情,笑世人无识 。

“ 石楼高处,夜夜啼猿。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据《 嘉靖惠州府志 》卷五《地理志 》载,罗浮山“ 上山十里,有大小石楼。

二楼相去五里 ,其状如楼。

有石门,俯视沧海,夜半见日出”,可见其高。

夜深人静 ,万籁俱寂,唯有空山声声猿啼 ,使人警省。

此时此地,修道之人,静坐默想 ,独观云月 ,拥抱宇宙 ,体悟宇宙奥秘,直观生命真谛,自得其乐,意静神旺。

这几句将道家山中生活的自然环境与辞别尘世,静处修炼而至内心聪慧的生活情趣勾画了出来。

所谓“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实际上写的是消除尘念的修炼过程。

开始犹存世念,如行云蔽月 ,继而虚室生白,表里空一,终而至人无己,湛然空明,如片云除尽,空中唯皎皎孤轮。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 。

与山麋野鹿同眠”,这几句写“ 同与禽兽居 ,族与万物并 ”的山中生活。

在这种时空的交错中 ,人似乎回到大自然中 ,回归到太古时代 ,枕拳卧草,幕天席地 ,遗世独立,鸟兽相亲,没有荣辱得失,没有人我差别,甚至没有人与物的差别,一切均与自然相融。

“残霞未散,淡雾沈绵。

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又是一天开始了 ,晨霞未收,群峰淡雾绵延不尽,千姿百态 ,山中风光,洞中岁月 ,自有一种绵绵不尽 、长久不变的实在感 ,显示出大自然永恒的风貌 。

结尾三句写罗浮山的悠悠岁月 ,显示出山中人“不知魏晋 ,无论汉唐 ”的优越感,山中人在寂寞之中感受着精神上的超脱和欣慰。

总之,这首词将山中风光的悠长,洞中岁月的洒脱,自然的美好和永恒,以及摆脱人世负担后的轻松,一一展示出来,富有野趣。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662318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