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和王潜斋韵

朝代:作者: 曹豳 体裁:

今日事。

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

无情莫问江水。

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

岂无人、高卧闾里。

试问安危谁寄。

定相将、有诏催公起。

须信前书言犹未。

注释注释:曹豳因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言劝谏而与同时代的王万、郭磊卿、徐清叟被称为“ 嘉熙四谏 ”。

王潜斋,即是王埜,曹豳与王埜 (号潜斋 )同为浙江人,同在宁宗朝先后中进士第,在政治上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国进步主张。

王埜的《西河 》,一开篇就责问苍天,曹词则直率地直指到人,责问“ 今日事 ,何人弄得如此 !

”这是不言自明的。

王词引理宗端平元年献陵图一事以泄内心的忧国结愁,曹词则化用曹操《蒿里行》诗名“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入词 ,对人民横遭屠戮的惨状满怀同情 ,深感悲愤 ,对南宋当权者昏庸腐败、丧权辱国的行径含恨不已,语带讥刺。

王词叹老抱恨,感慨“ 千古恨,吾老矣。

”曹词宽慰他不必空自悲伤:“谩哀痛,无及矣!

”王词吊淮水、望江水,扼腕泪,悲愤难已。

曹词用新亭对泣事,感叹并讥刺南宋当权者无意恢复中原,优柔寡断,丧权误国,隐含王导语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

”激励友人共同寻求抗战救国的良策,来匡正天下。

王埜当时被劾下台,不在其位,词中慨叹纵有雄心,无所寄托。

曹豳则感叹如今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于草野之间,扶危安邦的大任由谁来担负 。

其实,曹词有着弦外之音:“ 高卧闾里 ”隐居不仕的王埜,正是可以负起国家安危之责的人材。

因此 ,两首词的结韵表现出了作者的各自情怀:王埜在沉痛中虚幻地呼唤着历史人物张骞,曹豳却能冷静地着眼于客观现实,将目光真诚地投向自己的老友:“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犹未?

”积极唤起处于绝望中的王埜,坚信他不久将东山再起,能够象张骞一样扶危安邦,收复中原。

将曹豳和词与王埜原词两相比照,不难看出,曹、王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斗士,也是文学领域的知音。

两人词作在格调上相互契合,在旨意上同气相求。

这首词运转自如,熨贴无间,在词的格律上与王词既环环相扣,又自然流丽,在词的情致上与王词既息息相应,又新意叠出。

曹词的整个基调比王词显得高亢,激越,明快,其中充满对战友与词友一片拳拳期许之忱。

当然,这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期待。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1841080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