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

朝代:作者: 周邦彦 体裁:

风销焰蜡,露浥烘炉。

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注释注释:此词以精粹的语言 ,巧妙的构思 ,不仅写出了地方上元宵佳节的情景,而且联想了京城上元节的盛况 ,同时抒发了仕途失意 、远离京师、抑塞不舒之气。

正月十五,俗名灯节,为是开年的第一个月圆的良宵佳节,所以叫做元夕、元夜。

在这个元夜,普天之下 ,遍地之上,开满了人手制出的“花灯”;

这些花把人间装点成为一个无可比拟的美妙神奇的境界。

是为“花市光相射”。

“相射”二字即言灯月交辉;

又言亿万花灯,攒辉列彩,此映彼照,交互生光;

更有那万人空巷、倾城出游、举国腾欢的看灯人。

可以说,这句词是全篇的题眼,其余处处皆相和之。

上来八个字领起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一副佳联。

绛蜡即朱烛,不烦多讲,红莲,批彩灯,宋时彩灯 ,以莲式最为时兴,诗词中又呼为“红莲”、芙蓉”,皆指莲灯。

此亦无待多说。

“风销”、“露浥”四字,则将彻夜腾欢之意味烘染满纸了。

当此之际,人面灯辉 ,交互映照,无限风光 ,尽包于“花市光相射”五个字。

“桂华流瓦”一句,正写初圆之月,下照人间楼屋。

“流”字,从《汉书》‘月穆穆以金波”与谢庄赋“素月流天”脱化而来 。

“桂华”二字用嫦娥之点引出天上仙娥居处,伏下人间倩女妆梳,总为今宵此境设色染。

“纤云散”谓夜空如洗,皓魄倍明。

嫦娥碧海青天 ,终年孤寂 ,逢引良辰,也不免欲下寰,同分欢乐,“欲下”二字,写尽神情,真有“踽踽欲动”(东坡语)之态,呼之欲出之神。

这不仅加倍烘染人间之美境,而且也巧妙引出人间无数游女。

“衣裳淡雅”一句,正写游女淡淡雅之致与上句“素”相呼应。

“梦女”、“纤腰”前冠以“看”,是应元夕观灯之事。

以下用“萧鼓喧”三字略一宕开,而又紧跟“人影”四字 。

其中参差二字,实为妙绝。

灯日辉映下,无数人影交互浮动,浓淡相融,令人眼花缭乱,此景融汇即为“参差”之致。

“满路飘香麝”一句,似疏而实密,是从味觉来写灯节与观灯之人遥遥与上文“桂华”呼应。

其用笔钩互回连之妙,无以伦比。

下片以“因念”领起,由此二字,一笔挽还,使时光倒流,将读者又带回到当年东京汴梁城的灯宵盛境中去 。

想到当时 ,千门万户,尽情游乐,欢声鼎沸。

“如昼”二字,极力渲染当年灯月之盛。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用的是同一拟喻。

然汴州元夜,又有钿车宝马,杳巾罗帕。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用唐贤苏味道上元诗句,暗写少年情事,马逐香车,人拾罗帕,是当时男女略无结识机会下而表示倾慕之唯一方式、唯一时机。

寥寥数笔,回忆京城全盛。

至此方点题。

“旧情”二字 ,是一篇主眼 ,而无限感慨,无限怀思,只以“因念”挽提,“唯只见”唱叹。

“清漏”以下,道有余不尽之音,蕴怅惘低徊之致而已。

“清漏移”三字,遥与“风销”、“露浥”相为呼应,首尾如一。

驱车归来,旧情难觅,一任他人仍复歌舞狂欢。

这首词笔墨运用得当,感情真挚深婉,须用心体味,方能得其妙也。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2061816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