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萤

朝代:作者: 赵闻礼 体裁:

池馆收新雨。

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

入夜凉风吹不减,冷焰微茫暗度。

碎影落、仙盘秋露。

漏断长门空照泪,袖纱寒、映竹无心顾。

孤枕掩,残灯炷。

练囊不照诗人苦。

夜沉沉、拍手相亲,呆儿痴女。

栏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

竞戏踏、金钗双股。

故苑荒凉悲旧赏,怅寒芜、衰草隋宫路。

同磷火,遍秋圃。

注释注释:这首词是作者游扬州隋故院所作。

上片可分为两个层次,各有五句。

第一个层次先以“ 池馆收新雨”写出地点和天气。

后以“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

入夜凉风吹不灭,冷焰微茫暗度”四句写池馆萤火。

“耿”字,乃明亮、照亮之意。

“疏户”,指有漏隙的门 。

“入夜 ”一句,由李嘉《萤》诗的“夜风吹不灭”演化而来,“微茫”二字则是模糊不清之貌。

“炷”,即灯芯。

夏末秋初的夜晚,一场新雨过后,池边馆舍极为清冷而寂静。

此刻,隐伏着的萤火虫开始活动起来,萤光闪闪,照亮了池边幽暗的草丛,接着飞上夜空,流光点点,渐近疏户却又向远处飞去,只见那风吹不灭的清冷光焰,熠熠荧荧,在夜色深处变得愈益模糊起来。

随着萤火的远逝,词人在追寻中也在遐想,物境是凄清寂静的,心境则是幽索哀婉的,暗中蕴藏着一股感情的寒流。

所以接下去第二个层次的五句,连用两事,写了:“碎影落、仙盘秋露。

漏断长门空照泪,袖纱寒、映竹无心顾。

孤枕掩,残灯炷。

”其中的“仙盘”,指仙人承露盘。

“漏”,乃指漏刻,亦称漏壶,为古代计时之器 。

“漏断”,指夜漏已尽天色将明。

“长门”,指长门宫,历史上的仙盘秋露、长门孤泪同写萤火并无联系 ,但前者加上“碎影落”,后者加上“空照泪”,便点化成与萤火相关的事情。

所以当词人仰望夜空,看“冷焰微茫暗度”的时候,他好象看到那秋夜的流萤,点点碎影映入了仙盘秋露,又仿佛见到它飞绕在长门宫中,照着陈皇后的满脸泪痕。

在清冷的长门宫里,陈皇后衣衫单薄,心境悲苦,即使有流萤映竹,清光映照的清幽景色,也无心观赏,只能在漫漫长夜中独自哀愁。

在这五句中,词人由眼前的流萤回追溯过去,虚实结合,不但丰富了咏萤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这首词的品味。

词的下片也有两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为前六句:“练囊不照诗人苦 。

夜沉沉、拍手相亲,騃儿痴女。

栏外扑来罗扇小 ,谁在风廊笑语 。

竞戏踏、金钗双股。

”说明词人深夜作诗及騃儿痴女嬉戏玩耍的情景。

第一句暗用车胤囊萤读书典故。

“练囊”,是以素色熟丝织成的萤囊。

第三句的“騃儿痴女”,指天真幼稚或迷于情爱的少男少女。

第四句的“罗扇”,是以丝绢制成的小扇,化用杜牧“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意 。

第五句的“风廊 ”,即通风长廊。

第六句是以 “戏踏金钗”暗中引比荆楚一带端午节戏踏百草的游戏。

从词的思路上看,这里说的“练囊不照”跟前面说的“长门空照”,暗中相合,都是物性与人情难通的意思。

夜深了,微弱的萤火只能给词人带来一点亮光,却不能照亮出他苦吟的心境。

拍手相亲的騃儿痴女忽然搅断了在黑夜里冥思苦想的词人的思绪。

他们不像词人那样愁苦,而是快乐地在栏杆外拿着轻巧的罗扇追赶流萤,一次次地向池馆窗前扑来。

风廊里又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他们竟然别出心裁,把双股金钗丢去地上,模仿踏百草的游戏,争着戏踏。

这一幕幕地闹剧,可爱可笑而又让人发恼。

可是词人似乎并不责怪,只是像素描一样,淡淡写来。

大概是騃儿痴女的天真灵性唤醒了他逝去已久的童心,故以轻松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幸福快乐、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

以章法而论,小儿女的嬉戏只是一段穿插,词人所要表现的是咏萤怀古,所以经过一番推挽,调转词笔续写出第二个层次的四句:“故苑荒凉悲旧赏,怅寒芜衰草隋宫路。

同燐火,遍秋圃。

”其中的“故苑”,本指洛阳的萤苑。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晚游山之际将其放掉,荧光照遍了整个山谷。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杜牧《扬州》)自此皆以放萤为扬州事典。

“隋宫,指炀帝在江都西北所建的隋苑。

这里以萤苑为扬州事并与隋宫合而为一 。

“怅”,乃领格字,领起末结两句。

以上四句,词人将怀古揉入景物描写,情景结合,写得极为凄迷哀婉。

当年的隋苑,放萤数斛,成千上万,光遍岩谷,极尽观赏的乐趣。

如今,那赏心悦目的场面早已烟消云散了。

词人说“悲旧赏”,是古今对比所产生的情绪,也是本词感情基调 。

在悲凉之中,他感叹万千,以致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因以“怅”字领起,中间再以“同”字勾紧,最后又以“遍”字奋力重拍,写下了“怅寒芜衰草隋宫路。

同燐火,遍秋圃”。

繁华隋宫 ,如今荒径败草 ,燐火冷焰,严寒凄凉,冷落不堪。

这三句是全词的重点句,笔力严厉深刻,充分揭示出咏萤怀古的主题,在描绘这些景物时,词人的感情很复杂。

既有对隋宫故苑衰败的惆怅,也有对隋炀帝不恤民力而最终身亡国灭的感叹。

寓意深远而含蓄,耐人寻味 。

这首词,以咏萤为题,往事与实景结合,以騃儿痴女穿插其中,古今往复,纵横交错,始终围绕着萤火 。

这首词主题突出而内容广博,思路活泼,跌宕起伏,有其独特之处,作者用典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运用自如,已达到艺术上的佳境。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2750643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