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朝代:作者: 韩淲 体裁:

万事佯休去。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泪暗洒、神州沈处。

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

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

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

吴蜀江山无自好,形势何能尽语。

但目尽、东南风土。

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

割舍了,对君举。

注释注释:原序:坐上有举昔人《贺新郎》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

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已成定局,高宗向金拜表称臣,李纲时已罢职,上书坚决反对,元幹乃赋《贺新郎》“曳杖危楼去”一词寄之 ,表示极力支持 。

其词慷慨悲壮,乃芦川词压卷之作。

数十年后,韩淲于酒席上因有人举其词 ,感其壮,遂步其原韵,挥笔写成此词。

据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二云:淲于“嘉定初,即休官不仕”。

审词情 ,词作于休官退居上饶(今属江西)之时。

距元幹作词那年,已相隔50余年了。

“万事佯休去。

”起笔感慨极深沉 。

佯作抛却万事,其实何能抛却?

这人间万事,南宋日渐衰落局面未改 ,实为第一大事也。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栖迟,止息也。

渚 ,水中之小洲。

灵山、玉溪,皆在词人所居之上饶。

灵山,乃道教之福地。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二七“洞天福地”第三十三:“在信州上饶县。

”玉溪以源出怀玉山故名,即信江,一称上饶溪。

词人自道,我聊且栖迟于灵山玉溪之间,空对着云起水流而已。

一位隐居深山老林而系心天下的爱国志士之形象 ,隐然已凸现于此灵山玉溪之间。

灵山起雾,多么象他心头的怅惘。

玉溪流渚,流不尽他心中的愁恨 。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击楫,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有如大江!

’”词人用笔,无往不复。

缅怀靖康南渡,先辈北伐遗愿,至今没有成为现实,此恨千古难灭。

韩淲对南渡之初的元老重臣李纲 ,万般推崇。

其《涧泉日记》云:“渡江以来,李伯纪第一流 。

”又云 :“李伯纪、赵元镇《鼎》渡江之初,整顿国家,至今蒙福无穷 。

”此韵正是缅怀李纲等先辈之遗烈。

“泪暗洒 、神州沉处。

”神州沉处 ,指中原陷落,语出《晋书·桓温传》“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张元幹原词云:“怅望关河空吊影”,又云:“愁生故国”。

此正化用其意。

诗词和作,贵在自抒怀抱,又与原作若即若离。

韩淲此词正是如此。

泪洒神州陆沉,一语双关,既是写李纲、张元幹,也是写自己。

接上来一韵也是如此写法 。

“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 。

”此韵第二句次二字原缺 ,连上下句看,大意仍很明白。

多少爱国志士,满怀救国韬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却不为朝廷所用,北伐之金鼓久不得闻,志士之豪气郁郁难伸。

只落得“空自笑 ,听鸡舞。

”此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

慨叹纵然有闻鸡起舞之志,终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实为整个南宋志士仁人报国无门的历史悲剧之写照。

“天关九虎寻无路” 。

换头化用《楚辞·招魂》“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 ,啄害下人些”,言君门凶险,无路可通,胸中志略不能得达,此讽刺朝廷没有兴兵抵御侵略之意也。

词情较上片已更其沉痛,更其激愤。

锋芒所向 ,直指妥协偷安的小朝廷。

下一韵,锋芒更加犀利痛快。

“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

”此揭露朝廷有卖国殃民之心也。

隆兴和议(1164)以来,宋每年向金上交岁币银二十万两 、绢二十万匹。

至嘉定和议(1208),岁币增至银绢各三十万两、匹,犒军钱三百万贯。

小朝廷吮吸人民之膏血,以换取苟安,此南宋之一大国耻,被词人一笔揭穿,痛快淋漓,痛快!

南宋词人之极言时事,无所顾忌,又何让于唐代诗人?

词人在此所显示之人格精神,有如壁立千仞。

此真宋人之所以为宋人也。

小朝廷,你确实拿他们没有办法。

“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

”词情至此轩昂奋发,豪情万丈。

东起于吴,西至于蜀,祖国还有一大片大好河山,人力、物力、地利,形势何可尽道?

可以有为也。

吴指江南,南宋之政治中心。

蜀指四川,四川不但富有经济实力,而且实为战略要地。

此二句,实见出词人之卓识。

南宋若决策北伐,东自江淮出兵,西自川陕出兵,便可形成对金的钳形攻势,打他个首尾不相救。

“但目尽、东南风土。

”此韵笔锋一转,慨叹朝廷放弃经略吴蜀两翼之计划,鼠目寸光,只见东南,不外乎一味偷安苟乐而已 。

“赤壁楼船应似旧 ,问子瑜公瑾今安否?

”这是意味深长的一问。

赤壁楼船,指三国曹魏南进之军队,此借指敌人。

子瑜,诸葛瑾之字。

公瑾,周瑜之字。

子瑜为东吴之长史 ,公瑾乃东吴之大将。

赤壁之战,周瑜大破曹军,“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

”词人用子瑜指张元幹,用周瑜指李纲,因为元幹曾任李纲之行营属官。

此二句之意蕴,实为双层,既谓李纲、元幹,又谓并世如李纲、元幹之英雄人物。

不知如今公瑾、子瑜一流人物无恙否?

然而,纵然是世有英雄,终究也报国无门呵 !

“割舍了,对君举 !

”还是抛开这一切,对君举杯,大醉一场吧!

结得沉痛,正与起笔遥相呼应。

此词从发端直至“尚交胡虏”句,写尽南渡以来之屈辱局面;

下片后半幅,直抒恢复河山之宏图壮志,有万丈豪情,亦有深谋远虑,笔力苍劲万分。

词情此一全幅历程,深刻地展现出词人“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岳阳楼记》)的博大胸怀。

读其词,当知其人。

韩淲乃北宋参政韩亿之裔,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出身名臣世家,实有家学渊源。

南宋戴复古《挽韩仲止》诗称其:“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

隐居溪上宅,清酌涧中泉。

慷慨商时事,凄凉绝笔篇。

三篇遗稿在,当并史书传 。

”自注:“时事惊心,得疾而卒。

作‘所以商山人’、‘所以桃源人’、‘所以鹿门人’三诗(按即《怀古》诗),盖绝笔也。

”可知韩淲是一位愤世嫉俗而隐逸山水 、虽然隐逸而不忘忧国的高人。

隐逸而忧国,道并行而不悖,此中国文化传统之一精神也。

韩淲有此杰作,良非偶然。

爱国主义精神,实为南宋一代文化之命脉,也是南宋词作之命脉。

在南宋词史上,前辈爱国词作深深打动了后辈词人,因而和之,前后词作,交相辉映的佳话,不时传述。

这首词序中所指的昔人,就是张元幹。

无论词的格调,还是词的意境,韩淲这首词与张元幹原词,都相互呼和得十分默契。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2759416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