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尧山堂外纪记其本事云,杜妙隆、金
因题踏莎行於壁雪暗山明,溪深花藻。
行人马上诗成了。
归来闻说妙隆歌,金陵却比蓬莱渺。
宝镜慵窥,玉容空好。
梁尘不动歌声消。
无人知我此时情,春风方寸灵田,何曾拂扫。
尘埃久暗生荒草。
神泉散漫不凝澄,如何结得长生宝。
云水寻真,逍遥访道。
离家便是离烦恼。
聪明如悟肯休心,孤峰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
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注释注释:燕燕、莺莺:指所爱之人。
苏轼赠张先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华胥:梦境。
《列子》,“黄帝昼寐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淮南:指合肥,作者有情人在合肥,但他从汉阳去金陵,未能在中途去探望。
白石二十多岁时,在合肥有过一段情缘,后来分手了,但白石对旧日情人始终恋恋不忘,这成为他心灵深处永远的悲哀和伤痛。
所谓时间能冲淡一切的说法并不适用于至情至性之人,余于白石尤然。
从此词看 ,白石所恋似是姊妹二人,句中出现“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可证 。
其他词中也出现过“大乔小乔”,“桃根桃叶”二人连用的典故,亦可为证。
淳熙十四年(1187 丁未)元旦,姜夔从第二故乡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往日的情人,写下此词。
上片写梦,哀怨之极。
北宋时苏轼听说张先老人时已八十五岁买妾,作诗调侃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
”这首词一开始即借“ 莺莺燕燕”字面称往日的情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
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
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本以为是现实中的旖旎风光,读下句方知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 。
《列子·黄帝》载“黄帝昼寝而梦 ,游于华胥氏之国,”故词写好梦云“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有所梦 ,乃是日有所思的缘故。
以下又通过梦中情人的自述,体贴对方的相思之情。
她含情脉脉道 :在这迢迢春夜中 ,“薄情”人(此为昵称)啊,你知道我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吗?
言下大有“换我心 ,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意味。
“染”字用得精妙,惟辛弃疾《鹧鸪天》“春风不染白髭须”可比。
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 。
“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检阅犹新;
“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服,仍有遗香。
二句虽仅写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读来皆情至之语这是托物言情的妙处 。
紧接着承上片梦见事,进一层写伊人之情。
“离魂暗逐郎行远”,“郎行”即“郎边”,当时熟语 ,说她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我来到远方。
比之韦应《木兰花》“ 千山万水不曾行 ,魂梦欲教何处觅”更多一层深情。
然而魂魄飞越千山万水,寻觅情郎的结果却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独自归去无人照管。
一种惜玉怜香之情,一种深切的惭愧负疚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这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魂归去收尾,意象浑成,境界空灵清远。
词的后半部分 ,尤见幽邃清冷 。
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 》,记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着想奇妙。
在意境与措语上,则又融合了杜诗《梦李白》“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句意。
妙在自然天成,不著痕迹 。
王国维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人间词话》删稿)可见评价之高。
白石的情词不惟写自己的相思寂寞之苦,而且照应双方,多从对方着眼,为对方设身处地地着想,亦可见白石之至情至性。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3520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