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丁柴桑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有客有客,爰来爰止。

秉直司聪,于惠百里。

餐胜如归,聆善若始。

匪惟谐也,屡有良由。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注释[说明]柴桑县是陶渊明的家乡,柴桑县令刘程之于元兴二年(403)弃官归隐,接替他的便是诗题中姓丁的县令。

由此可以推知此诗约作于义熙元年(405)前后,陶渊明约四十一岁左右。

这首诗分为两章,首章颂扬丁柴桑的贤良美德,其中也寄寓了诗人的殷切期望;

次章写他们在一起开怀畅游的情形和情酣意畅的心态,浓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谐的喜悦。

有客有客,爰来爰止(2)。

秉直司聪,于惠百里(3)。

餐胜如归,聆善若始(4)。

匪惟谐也,屡有良由(5)。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6)。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7)。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8)。

[注释](1)酬:以诗文相赠答。

如唱酬,酬对。

(2)爱:乃,是。

宦:做官。

止:语助词。

(3)秉直:秉公持正。

秉:持。

直:正直。

司聪:为朝廷听察民情。

司:掌管。

聪:听闻。

惠:恩惠,好处。

百里:指一县所管辖的区域。

(4)飡冶:同“餐”,吃。

胜:胜理,至言,指正确的道理、中肯的言论。

飡胜如归:意思是采纳正确的意见就像回家一样喜悦。

聆:听。

始:开始,这里有“新鲜”的意思,表示认真的态度。

(5)匪:同“非”。

匪惟:不只是,不仅仅。

谐:和谐,融洽。

良游:指愉快地游赏。

(6)载:且,又。

写:宣泄,抒发。

(7)放欢:放开欢畅的胸怀。

(8)心期:两心契合,知心。

[译文]有客来自他乡,来到此地做官。

秉公正,察民情,恩惠遍及乡县。

欣然采纳至理,虚心听取善言。

彼此岂只投缘,常常携手畅游。

且欢言,且眺望,消除内心烦忧。

放开欢畅胸怀,不醉怎能罢休?

知音令我欣慰,愿得与我共游。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5726588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